古人为什么崇拜数字“九”
2023-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莫自闲
九尾狐
在古人眼中,“九”是个吉祥数字,皇家建筑器物也多以“九”命名,象征权力和地位。那么古人为什么崇拜数字“九”,它又具有怎样的文化渊源呢?
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数字在中国很早就产生了,九是最大的个位数,因此代表“极”和“最”。《易经》认为,1、3、5、7、9为天数,2、4、6、8、10为地数。天地之数加起来为55。其中9为最大的阳数,阳在周易中代表积极正面的力量。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我国古代把九当成最大的阳数(以奇为阳数,偶为阴数),是道的本质的体现,因此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自己顺天道,应民心,常把自己的建筑器物以“九”命名。
关于这一点,最早的例子便是大禹铸九鼎。相传华夏最初由9个地方的部落共同组成,因此又称“九州”。大禹统一天下后,为了昭示自己的功绩,铸造了9个鼎,以示权威和功绩。成语“一言九鼎”也源自这里,意思是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如《史记》中有:“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后来,历代天子多有效仿,其目的无非是宣扬自己皇权受命于天,乃是顺天道之举。同时也彪炳自己的文治武功,所以多以“九”来命名器物。皇帝自己也叫“九五之尊”,其实是取乾卦中第五爻,因“九五”爻在乾卦中位置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