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职场菜鸟成长记

会混圈子也是一种本事

2018-05-07  本文已影响11人  童雷

最近跟我们一些学员在做交流的时候,经常有人问到:我们需要参加很多活动,认识很多名人或者大咖吗?

我回答说,你认识他们有什么用?他们认识你吗?能帮助到你吗?或者你能给他们提供价值吗?

一般提问的人都会很困惑:可是人脉就是钱脉啊!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

话是可以这么说没错,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也去频繁的参加各种活动,招商会,项目路演,行业峰会,各种大咖的分享会等等

起初也很兴奋,不断接收很多新的事物,信息,资讯,新的观点。而且也跟很多人交流,递名片,加微信,好像一下认识了很多牛人。但是后来就跑不动了,也感觉没有太大必要了。

为什么呢?

因为社交的本质是资源互换。

名人大咖,他们是有资源,但是能跟你做互换吗?你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对等的价值吗?

显然,在我们还在求学阶段,或者出入职场,没有在某一领域打出一片天地之前,你很难跟这些人的圈子融入进去,因为你提供不了对等的资源,那你就是一个索取者。人家也没有义务把他的资源给你。那自然你在其中是很尴尬的,也不会受到欢迎和尊重。

你可能会说,那我听他们分享,感受一下现场的气氛,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啊。

这个不过是你的幻想罢了。你听到的很多都用不上,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与之产生对接。听听3D打印的最新进展,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互联网+的融资数据,牛人大咖的创业故事会,这些听起来确实鼓舞人心,热血沸腾。但能给你的生活除了提供谈资以外,也许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改变。

那是不是就不要去社交了呢?

当然不是,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多次提到要了解外部环境,掌握需求变化的规律和最新动向,才可以让自己发展的更好。

我不鼓励的是无效的社交。什么是无效的社交,怎么社交才有效?

我认为这个需要分阶段:

1,找方向阶段:让自己具备基本的环境感知能力

你在自己的行业定位不清晰的时候,是需要多接触外部行业,了解最新资讯,这个最好在大学时期就完成。可以有选择性的参加一些你比较感兴趣、最近比较热门的行业峰会和论坛。但是,在参加之前一定要做功课。因为你可能连最基本的行业理解力都没有,去凑个热闹,找找新鲜感,对你并无益处。

2,入门阶段:先让自己在某一个专业领域达到一定的高度

比如我们一个学员,从事的是网络付费推广这个领域,在自己对这个新领域还没有什么理解和认知的时候,基本上是足不出户。天天除了公司就是家里,埋头苦干,把网上能获取能掌握的知识技能学会。算是入了门,工作上手了以后,又开始报一些付费课程,这就让自己在这个领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个时候参加的活动,更多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社交也更多是通过一对一的行家咨询,对你的帮助是最大的。

3,晋升阶段:树立个人品牌

这个时候,你是有专业技能傍身,你对别人是有一定的提供价值的能力,你的自我介绍不再是你的学校,你的专业,你的学历。而是你的公司,擅长的领域,你对行业的理解和认知,你的经验和取得的成就。可以通过在一定范围内打造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圈了。为后期的发展和跳槽也做好铺垫。

4,创业阶段:找机会

当你想要创业的时候,你的社交同样不宜过于频繁,你要明确你的目的,是找机会。说得高大上一点,叫做定战略。

那这个机会适不适合你,就很重要了。也很考验你的判断力,如果你是白手起家,资源背景都很欠缺,那大型的创投活动和创业论坛峰会,其实并不适合你,因为这些动辄需要数百万上千万投资的项目,根本不够接地气,对草根创业者来说无法落地执行。

大咖及名人的成功故事会也不宜多去,偶尔听听给自己打打鸡血是可以的,但他们的经验对你来说是极难去复制的。

这个时候,你反倒应该从身边圈子里的人入手。你的同事,朋友,同行,他们做的项目才更有可能适合你。我称之为“地摊生意”,也就是成本低,回本快。他们跟你处在差不多的能力层级,拥有同一领域的资源。所以可执行性更强。抽时间,找他们单独聊聊,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启发,这就是有效社交。

5,创业成功阶段:整合资源

这个时候你可以去刷脸混圈子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