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我的小说启蒙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借了我一本《莫泊桑小说选》,看之前我还未曾完整看过小说题材的书,看完后印象最深刻的是《羊脂球》和《项链》,那时候还不懂得如何去欣赏一本小说,只是觉得这两篇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怀。
最近看毕飞宇老师的《小说课》,里面正好讲到了莫泊桑的这篇短篇小说《项链》,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因此想围绕着这篇小说谈谈我一直以来的一些感想。
首先感叹一下毕飞宇老师不愧的专业的,他分析这篇文章独辟蹊径,又有理有据,让人叹服。特别是他对于法国那个时代的生活的讨论,让我觉得十分精彩。不过《小说课》这本书等看完再好好写一下读后感。
依稀记得当初刚看完《项链》时的唏嘘,女主玛提尔德虽然有些虚荣,但也真算不得讨人厌的姑娘,她年轻漂亮,尽管身在不富裕的阶层但有些虚荣也是人之常情,而后来她为此付出了十年青春未免代价太大,所以对她怎么也讨厌不起来。
那时候大概思考过也许任何一个环节不那么巧合,比如好好收起来项链,比如一开始给借给她项链的人坦白,比如她决定一直用一条假的代替……可是就是这么巧,这一切都发生了,也让人觉得其中人物的光辉之处,玛提尔德确实弄丢了项链,也果敢承担责任;她的丈夫没有因此埋怨抛弃她,一起承担后果;借项链给玛提尔德的人最后说起也耿直告知了真相。所以故事里的主人公只是让人觉得被命运所玩弄,而他们却是真挚可爱的。
不过随着经历的事情多一些了,我会觉得也许这个故事不算是悲催,反而有一点救赎的意味。玛提尔德因为美丽天真又有些虚荣,如果继续那样的日子会不会如同包法利夫人一样被诱惑也未可知。
而发生了丢失项链的转折后,她为了还债节衣缩食十年,也许她从中明白了生活质朴的真谛,加上如果能拿回钻石项链也算是一笔积蓄,可以拥有除了奢侈生活以外其他的一些选择权。当然本身只是对小说的过多联想,毕竟这一切并不真正存在。
只是这样的想法到底算是对生活中苦难的自欺欺人般的美化,还是主人公也许真的得到了更完整的人格、更好的生活,以我现有的生活经验还不能笃定的给出站在任何一边的答案。
但努力生活总是有意义的吧,至少小说中玛蒂尔德的努力生活有感动到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我,让我记忆里一直有这么个姑娘,她也许做错了事,但她没有逃避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