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诗与现实的残酷博弈
《幼儿园教师》最开始看的时候,总担心会讲一个女性恋童癖的故事。
一个喜欢写诗的教龄二十年的幼儿园教师丽莎,有一天偶然发现了她的学生一个5岁半男童吉米的写诗天赋,于是欲罢不能,试图进一步引导吉米的写诗天赋,而最后事情进展到令她无法接受的结局。
看完整部片子,内心一时茫茫然,我们珍视的灵魂,在现实的粗鄙和乏味中,还能不能被温柔的安放?
丽莎人到中年,儿女都很聪明,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意愿,不再听她的话,与丈夫的感情没有激情趋于平淡。现实乏味而枯燥,让她想逃离。诗是一个美妙的世界,她渴望在这个美妙的世界休憩灵魂,但没有懂她的人。丈夫并不懂她,与她没有合契的心灵之交,可以从两个细节体现。
1、丽莎在参加学习的诗歌班念了自己写的诗,并没有得到老师或者同学的表扬。她闷闷不乐的回家,丈夫仿佛只是例行公事一般听她念了诗,并没有特别的见解和安慰。
2、丽莎念自己班5岁半男童写的诗给丈夫听。很明显她在迫切分享这首诗意境的惊艳和美好,而丈夫深思的事,却是解构这首诗所出现的用词和逻辑令人害怕。但丽莎在诗歌班朗诵这首诗时,诗歌班的老师和同学都表达了赞叹。
诗,真的不是人人都会get到它的美好的。
丽莎并没有写诗的天赋又或许这么多年世俗的驯化,她早已被现实的框架给束缚了思想。而男童恰如白纸一样超越现实的想象能力为诗赋予了无限的美,她为这种美倾倒。引导男童释放想象,写出更多的诗,成为了她寄托自己灵魂的途径。对于诗与现实,她本人的偏向性,在她本人的身体上有很明确的体现,有两处。
1、丈夫代表现实,男孩儿代表诗。她与男童约定,无论何时何地,男童如果想写诗了可以立刻打电话给她。在他与丈夫激情的过程中,男童的电话让她毫不犹豫的中断,去纪录男童的诗。背景里的丈夫很无奈和失落。
2、女儿无情的揭露一个她心痛的事,她的天赋并不怎么好。这个是现实的伤害,她无法不承认的伤害。她去找诗歌班的老师,与他发生了性关系,诗歌班的老师在她心里代表诗的美好,她通过与老师的结合进入诗的世界。
丽莎对于成人早已被现实驯化的事实很清楚,她惧怕吉米会被家人忽视扼杀了他宝贵的天赋。她与吉米父亲的一段对话,揭示了成人按照自己所熟知的现实法则,一步步扼杀自己孩子宝贵的天真和想象。吉米父亲对于丽莎努力强调儿子的写诗天赋这件事完全嗤之以鼻,因为写诗不务实,不能挣大钱。为了生存法则,诗所代表的人的好奇心,创造力全部为现实规则让步。当吉米的父亲做了个大多数现实的父母一样做的事,让吉米转学,丽莎的世界就崩溃了。
即便,儿子和女儿与她和解,她也只对现实的安稳思考了一秒,还是毫不犹豫的,要去追寻她的心灵所向。她带走了吉米,试图把吉米带上她梦想的地方过梦想的生活,她为吉米描绘了,诗意的生活和诗意的美好。
只可惜,吉米已经开始被现实的规则所影响。趁着丽莎洗澡时,他锁住门报了警说自己被绑架了,他对于丽莎所描绘的美好生活并不向往。
丽萨彻底绝望,她所珍惜的呵护的终究是败给了强大的现实。
电影结尾,非常耐人寻味,吉米独自坐在警车上,说我有一首诗,但是没有人再听他念诗了。他最终也会变成像丽莎一样,困于现实牢笼的大人。
对于生存和生活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对于理性者,只有更好的选择,而对于感性者,没有更好的选择,只有在被迫选择时,吞咽下的惶惑与苦闷。
为了在现实中更好的生存,我们都让自己天真的灵魂做了哪些痛苦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