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Arkenstone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从演化角度看审美到底有什么用

2015-06-30  本文已影响8980人  LynetteL

达尔文之前,什么都是上帝说了算。有光,那是因为上帝他老人家一句话,有天堂,那是因为上帝老人家一个人比较无聊,有人,那也是因为上帝大大一时兴起。人类会说话会思考有人性,那是上帝的慈爱。达尔文之后,上帝被拉下神坛的同时人类逼格也瞬间没那么高了。很多教徒到现在都不愿意认清这个事实:一切都不过是为了生存和繁衍,不要太自以为是啦两脚兽们。

那么其实问题也很简单了,审美这一看似只在文化背景下生效的概念其实也是有其生物学意义的,那就是:

有助于人类的生存。</br>
人类的生存。</br>
生存。</br>

(重要的事要说三遍。

</br>

根据Hekkert于2006年发表的论文,以下三条审美原则有很高的普世性。

一、最少手段,最大功效

人生艰难,资源都是要靠抢的,特别是大脑,只占体重的2%却需消耗25%的能量,容易么。所以简洁而不简单的设计更受青睐,认知容易但不无聊。一个例子是诗歌,字的数量上远不如散文或其他文体,却因解读的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意象。再比如Canon和Bolero,前者是相互模仿的声部在不同的音高和时间相继进入,后者是从头至尾只有两个主题,只是节奏和力度的递进。

</br>

二、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Boselin对艺术的定义是:to preserve unity while almost allowing for chaos,即完整和无序的统一。这么说吧,大脑不喜欢太没挑战的事情,但是太难了它也不高兴,于是有了格式塔,相似、接近、对称。不管有多复杂,只要能在无序中发现有序和关联,大脑就会发现乐趣和美感。

</br>

三、MAYA原则

MAYA全称是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设计师Raymond Loewy合成了这个词,意指即使人们会被新鲜的、不熟悉的设计形式吸引,但这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这个产品本身典型性的极限,那么接受度就会明显下降。

People prefer novel designs as long as the novelty does not affect typicality, or, phrased differently, they prefer typicality given that this is not to the detriment of novelty. Preferred are products with an optimal combination of both aspects.

Leonard Nimoy

比如漫画的夸张和抽象,通常是把人物的典型特征抽离以后加以强化。就像上图Leonard Nimoy的漫画像,鼻子、人中以及Spock的耳朵都是很明显的体征,加以夸张后更容易识别,但假设鼻子再高几分、人中再长几分,可能反倒适得其反,因为看起来就不像人了。

</br>

小结

总体来说,最小投入最大产出是审美的基础,人类内心深处对于有序、整齐、对称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

</br>
Source: Hekkert, P. (2006).
Design aesthetics: Principles of pleasure in product design.
Psychology Science, 48, 157-17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