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不附加任何条件
十月一日,国庆之日,独自宅家。
自觉很享受独处时光。
早起练一小时瑜伽,随后一边给自己做艾灸一边看祖国母亲70周年庆典。
下午修花剪草做课件。反正计划在两天内完成,不急不躁,随心随性。
自由散漫透着自律与节奏。
傍晚,电话声响。
原来是女儿微信视频,禁语一天,终于有讲话的机会了。兴奋、激动。
短短十五分钟,倍感温暖。基本不愿视频的女儿知我一人宅家,竟选择视频聊天,以慰我之孤独。
好一朵解语花。
深深地自责她在家时我对她的苛刻。
在她回家的第一周,我失眠一周。
对她有很多的不满意导致前所未有的焦虑,焦虑背后是自己前所未有的、深深的挫败感。
一直认为,女儿没有所谓的青春期叛逆。都说她是一个很独立、很温暖、很懂事的孩子。我也这么认为,虽然我隐隐地感知到女儿的压抑、敏感,但我将此现象解读为她的感性与完美倾向。
我认为我是爱她的。
“我是真的无条件的爱她的吗”?
失眠的夜拷问内心,向内观,我不能掩盖自已对她的爱竟然附加那么多的条件。
面对自己真实内心真的是一件残忍的事。
深深意识到,这么多年的学习,仍然没能跳出原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框架,仍然没能从原生家庭关系中修补好自己的性格缺陷。
女儿的人生一般是母亲人生的翻版真的是逃不出的魔咒吗?
绞心的痛,一阵一阵。
不想,更不愿,她重复自己的人生经历,可自己的性格与教养方式还是影响了她。
所有父母的爱,看似无私,实际上附加了太多的条件——家长的期许。
家长的期许背后是成人世界的价值观,与孩子成长中逐步形成的还不是很成熟、很稳定的价值观不能统一导致孩子的无所适从,这种无所适从让孩子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口,只能用不同表现形式的叛逆行为来表达他们不能明述的内心情感世界。
所谓的懂事与善解人意是孩子压抑了本性去获取家长的关注与认同。
真的不想附加任何条件地爱,可,母亲的角色让我无法做到,因为,附加条件本身就是一种爱,虽然,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正确的方式。
我愿,努力不附加任何条件地去爱你。
也请,理解附加条件背后那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