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今日看点

血战钢锯岭 | 尊重和包容个性

2017-02-27  本文已影响113人  书香翰墨
文/书香翰墨    图/来自网络

前段时间,电影《血战钢锯岭》广受好评。因为工作原因,没有第一时间走进电影院观看。直到昨天,电视里推出了这部电影的点播,才得以有机会品味这部好评如潮的电影。

不得不说,梅尔·吉布森宝刀未老,阔别多年后再执导筒,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部成色十足的史诗级战争大片。随着电影镜头的推进,疯狂反击的日军、震耳欲聋的爆炸、呼啸而过的子弹、肢体横飞的战场、血肉模糊的伤口,把我们拉回到冲绳岛战役的战场,向我们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惨烈。

但是,看完整部电影,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有尸横遍野的残酷战争场面,更多的,还有信仰的力量、和平的珍贵、生命的脆弱……

这些天,不少人围绕电影所传递的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关于信仰的执着坚守等作了很多思考和阐释,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观影的体会。那就是,从这部电影中感悟的,对人的个性的尊重。

图片来自网络

也许是在部队生活久了的缘故,观看电影时,不由自主地从一名管理者、一名“带兵人”的视角,观察和审视列兵道斯的遭遇。当我看到在听证会上,陪审团最终裁决,允许道斯不带武器进入战场,作为一名卫生兵继续服役时,脑子里想到的,是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对个性的接纳和包容。

当然,可能这不仅仅是道斯的父亲出面“找关系”申辩的结果,更多的还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的差异。影片的后半段,当赤手空拳手无寸铁的道斯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往返于战火硝烟,救出一个又一个战友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这种决不放弃、执着坚守的个性实在是难能可贵。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结束后,我甚至在想,如果是在我们的军队,出现了像道斯这样的士兵,我们会怎么看待和处理?答案或许令人啼笑皆非。如果道斯在我军,毫无疑问,轻则会把他搁置一边,安排些养猪种菜的闲差,让他平安混到退伍了事;重则会以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为由,把他开除军籍遣返回家。至少,绝对不会让他走上战场,这一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如果真的把道斯放在我军,或许,我们就少了一位这样的英雄,却多了一个碌碌无为混日子的“刁兵”,或者被扣上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帽子的“败类”。

长期以来,我军注重集体主义、集体精神的培养塑造,而对个体差异、个性特点的接纳和包容却一直重视不够。从新兵入伍开始,我们要求整齐划一、强调步调一致、注重绝对服从,甚至连发型都要一模一样。如果有哪个战士胆敢反对不从,或者对此提出任何质疑,那么一定是这名战士自身出了问题,立即会被当作“异类”,纳入重点关注范围。

当然,这些本来也无可厚非,部队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使集体精神、团队意识成为战士们的自觉习惯。但我们更多的强调和培养了共性,某种程度上压抑了个性成长的空间,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最后培养出来的所谓的优秀士兵,大多是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几乎没有任何鲜明的棱角,也没有任何个性特点和所谓的人格魅力。

其实,每个士兵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各不相同,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接受能力也千差万别。谁也不能指望每个战士都和英雄一样有着很高的觉悟,关键时刻都能自发产生伟大的行动。忽视或者无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只不过是自欺欺人。

如何正视和尊重战士的个性扬长避短地发挥每个战士的作用,如何缩小军队高度集中统一与战士张扬个性需求之间的落差,这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启示,恐怕也是值得每个带兵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