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思》观“小丑”有感:如果善意被抛弃我们应该这么办?

2023-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老贼的读书世界

d看完《小丑》心中有些沉重,这部电影展现了我们普通人的现状,只不过我们与电影里的人物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整部电影可以看成小丑心理转变的过程,从牺牲自己到绝望的肆无忌惮。小丑是一名有着奇怪病症的普通人,这种病症会让他在心情受到刺激的时候放声大笑,他清楚自己的病症,他努力地想要融入社会之中,但是,无论他怎么做,别人都无法理解他,甚至因为他的病而受到欺负,哪怕仅仅是扮鬼脸逗小孩开心,也会遭到小孩母亲的异样眼光,这让他时刻地在讨好的过程中,我们现实也是如此,总是因为这种那种的原因,不轻易地展现自己的脾气,所有的心事都一个人消化。小丑经过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在车厢里杀了三个年轻人,他的内心还在挣扎,他想要找到外在的某一件事物来安抚自己的内心,可是他失望了,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冷漠。

那个口口声声说着罩着他的同事在第一时间就将他举报了出来,友情这一条路断了。想要得到母亲的安慰,却发现自己从小的病症是因为母亲自己是神经病,而且还纵容小丑被她的男朋友打,导致自己得了这样的病,而且自己心心念念的认为的老爸也不是真的,自己只是一个被收养的小孩,亲情这条路也断了。而爱情这一方面,小丑生存在底层社会,哪里有谈恋爱的资格,那个女人更多的是他自己的性幻想,根本不存在爱情,更何况要在爱情里,找到寄托。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由不同的社会群体组成的,每个人或多多少都能在某个事情上找到寄托,当这样的寄托并不存在的时候,人便开始奔溃的,小丑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性格开始了转变,最后,他笔记本上的一句话成为他的主观想法,那就是“我希望我的死亡比我的人生更有价值”。

有人分析,小丑的身上存在着双重人格,这样说,可真可不真。我认为并不存在,这只是一个人在经历重大打击之后出现的正常现象。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后面的所有行为,只是小丑的自我保护机制被激发出来。当然,小丑的性格是极端的,这点我们是不可否认的,大多数人在经历打击之后会选择接受这样那样的生活,而且即使是反抗,也分为平和的与激烈的,小丑选择了最激烈的反抗方式。这里是选择了最为艺术性的表达手法,毕竟这是一部电影,太过平淡也就是失败的作品。

这部电影还有很多事情可以拿出来说,比如,社会阶层问题,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说的话,即使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就是富人说话更有用。拿我在以前培训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来说,“只要你是成功的,你的屁都是香的”,这个社会现象,以前觉得有理,现在却觉得功利之心太重了一些。还有社会福利制度,贫富差距等等,在这部电影都有所展现,这里不便多说。

我认为我们最应当想的是,我们在面对这样的条件之下,我们应当如何处理?我更希望的是,大家不要遇到这样的情况,那种天下人何其多,却无人关注的感觉,太过悲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