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知非持赞福利社点赞评论专题

《论语》90:春秋官制

2023-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康康2022
等级制度

1 等级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权力分封给亲族家臣,使之成为一国诸侯。

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各诸侯又把自己辖区内的土地和权力分封给亲族功臣,这些人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其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卿大夫们再把土地和权力分封给门客或功臣,这即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维系周王国的政治。

2 国与家

我们现在将“国”和“家”连在一起称为“国家”,而在春秋时期“国”和“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周天子分封的诸侯所管辖的范围称之为“国”,而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家”。

这种“家”,可视为一国中的地方组织,总管一家政务的称为(又称总宰、家宰),宰下有各种官吏,分掌各种事务。《论语·子路》载,孔子的学生仲弓就曾任过鲁国季氏的家宰,他向孔子请教为政的办法,孔子告诉他:“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可见家宰权力不小,可以任免官吏。

“家”的下面,还分设有若干邑或县,并设有各种职官。《论语·先进》说,子路为季氏家宰时,就任命子羔为费(季氏封地)邑宰

3 执政

春秋列国在治事众官之上,有一人总领全国大政,各国名称不同,泛称为“执政”,相当后世的宰相。晋国称为中军元帅,郑国称为当国,齐国一度称为相,管仲就是当时著名的相。楚国初称莫敖〔ao熬〕,后称令尹。秦国称庶长。宋国称大尹。吴国称太宰。

4 六官与六部

执政官下面设有多种政务官,比如司空(主管营建)、司寇(主管司法)、司马(主管军事)、司徒(主管土地)、宗伯(主管礼仪)、冢宰(主管财物),又被称为“六卿”、“六官”。

历经岁月流转历史演变,六官、六卿渐渐演变为三省六部制的中央决策机构。这六部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而职能权重大致和《周礼》六官分职相当,也统称为六官。

注:以上资料搜集于网络,用于理解《论语》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正确性和全面性有待查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