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流动性:央行一举一动如何影响股市

2021-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序锴
央行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货币政策整体基调分为三种:

一、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一般在经济衰退时使用,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对股市有利)。

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一般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过高是采用,即减少货币供应、提高利率。

三、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既不防水,也不收缩,货币供给速度满足经济增长和平衡所需要的即可。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银行吸收社会存款,需要按一定比例上缴央行,放在央行那边以做保险,这个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又分成两部分,一个是法定准备金,另一个是超额准备金)。

二、再贴现政策。贴现是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日前,把票据按低于面值的价值转让给银行而获得资金,而再贴现就是银行再将票据贴现给央行,就是央行向银行投放货币。

三、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直接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和外汇,来投放或收缩货币供应量。市场上资金少了,央行就买进有价证券,而付出的资金自然也就投放了出去。反之,卖出有价证券,央行受到资金,也就从社会市场上回笼收缩了货币。

经济各阶段流动性的变化

一、经济衰退初期,货币政策没有明显扩张,但因为货币需求下降,流动性依然出现宽松,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衰退式宽松”。这个阶段经济下行,大家对未来预期很悲观,风险偏好大幅降低,企业盈利也会下滑,股市一般都是下跌。

二、衰退末期,经济持续下滑到一定程度,央行通过货币扩张稳定经济,比如降准、降息等。这是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流动性很宽松。此时央行的大力宽松,让大家对未来信心增强,风险偏好提升,股市一般会开始上涨。

三、复苏初期,与衰退期相反,此时未来经济预期乐观且确定,企业加大投资力度,资金需求旺盛,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但由于经济前景又好又确定,风险偏好和盈利都转好,所以即使流动性趋紧,股市仍然上涨。

四、复苏末期,与衰退末期相反,经济复苏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过热。此时央行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会紧缩货币供应,如加息、升准。导致货币资金供不应求,利率升高,流动性紧张。此时大家预期未来盈利增速放缓,风险偏好降低,股市可能遭受“戴维斯双杀”,盈利和股市都往下走,股市进入熊市。

不同行业对流动性的利率的敏感性不同

银行、地产、券商、保险、公用事业股票属于利率敏感型;

食品饮料、商贸、医药、传媒、餐饮、纺织服装对利率不敏感;

利率上升对造纸、航空等高负债行业负面影响较大,对银行等这种靠负债经营的行业则负面影响较小。所以央行在降息时,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板块、地产板块和公用事业板块等会有相对较好的表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