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梅书房共情篇春梅书房书画谱打工的道路曲折坷坎,留下的脚印深深浅浅,不,那是我丢失了毛笔,用双脚在湖山上书写一美丽中国

论独生子女

2020-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徐卫军

提起独生子女,恐怕老一辈的人都知道,这是中国80年代特有的城市产物,他们的父母们大都是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的下放农村的回城知青,我有幸在80年代中后期走进都市打工,在这一代知青们和独生子女们的代沟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记得在80年代中前期,许多老一辈还倡导研究国情,改革开放初期,那段"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等等,不知何时,全国掀起先富,出国,学习资夲主义……等念头,也就没有人静下心来,研究国情了。偶尔在报刊上出现一两段"豆腐块"状的文字,呼吁加强独生子女教育,有的笔者还把独生子女,比喻为"小皇帝"。意在说明,这一代独生子女们的"唯我独尊"的思想,正在日益滋長,那种在家庭中为"所欲为,发号施令"的言行日益加剧,担扰传统的善良,孝道,谦卑,正直,友爱等的美德,正日益丧失,奉献精神,担当能力,融洽社会的本领几乎为零,在此,我也用笔名,写过几篇,终因寡不敌众,被迫丢弃宣传,引导的阵场。

肯定有人会说,你,徐卫军怎么知道,我们独生子女是这样的呢?我现在只想谈谈在我工作,生活,学习中,所接触到的独生子女们,是如何的为人处事。在此,为保护他们的隐私,我不想都具体说出姓名,但从这些事例中,定能见到独生子们身上的共性,也是我们今后教育孩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所在的单位,是建筑单位,大都是回城知青,因为知青回城的人数较多,那种待遇收入好,工作环境美的单位,他们当年,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很难进去的。这种建筑单位,相对来讲,工作任务重,工作环境差,待遇不错的单位,也是回城知青们的一个选择。我曾帮助过几个独生子女,辅导功课,说实在的,他们的父母们大都是晚婚,所以,他们的孩子在80年代末,都在小学,他们的言行,我看在他们父母是我师傅的份上,我都忍让接受,其中一些句子,不妨摘录,让你们享受一下。"徐老师,你来教我做作业,明天别忘给我带一袋"陈皮梅"。陈皮梅是小袋装零食吃物,"徐老师,帮我出去买块"冰砖"",冰砖是夏天的奶油棒冰状冷饮,"徐老师,你和我爸在一个单位,你的工资有没有我爸工资多呢?","没有","好,那你得听我的,我爸是科長,你有没有科長大?"。"没有","我就知道你比我爸小,告诉你,徐卫军,我可是家中一把手,妈妈是二把手,爸爸最小,还比你大,妈妈说,她辞职,做服装生意,家中就雇保姆,看来,你和我们家未来的保姆一样大"。我听了,一下子知道自己在他心中地位,这徐老师的称呼一下子变成徐卫军,如同金箍棒一下子打醒了我,我是苏北小赤佬,徐卫军,也想到童言无忌,更想到他的逻辑推理很正确,思考他礼貌待人的直率。可他的言行,会令每一位有修养的長辈担忧。但由于他父亲的资历,后来母亲从商的资本积累,他后来还是成为一名人民公仆的接班人!这些年龄小的独生子女们言行,我还能理解。

可我在参加省自学成才考试,到市二中,八中参加民族业余学校晚上辅导班学习,在那里接触的独生子女学友们,可都是20多岁的工作人士了,在这种班级中,我是"博士"后的年龄,高中的学历,年龄明显偏大,可我有一优势,工龄比他们長,加之在《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无锡工人》,《无锡团讯》等报刊上频频发文,深得学友们的厚爱,许多同学,都愿意与我交流,沟通,学习……,我从他们的身上,也感受到他们对自我的认识,我们团委里有个组织委员,他的父母都是回城知青,在中学里做老师,他在庆幸有骄傲独生子女优越资本的同时,也看到自己本领的不足,感到自己身上,缺失一种力量,他说,毕业后平静一段日子,发现自身的优势日益模糊,看看身边急速赶来冲劲十足的竟争者,特别是在人才市场上,感悟最深!情不自禁的说出:"优越的环境,是削弱奋斗精神培养的温室"。我看着他无奈的样子,告诉他,逆境中奋斗成長,固然可贵,顺境中自律进取,更值得饮佩!他常称我,是他生活工作中的导师,所以我们交流的机会较多。还有个刚参加工作的独生女孩,名叫袁慧菊,在桥梁工程队当会计,她写过一篇报道,我帮她修改,她坦言,要不是你,这么认真的帮助我,我才不愿写呢?又没多少稿费,我告诉她,不是为了稿费,而是锻炼自己写作能力,日常表达能力,就算你就做会计,领导有时也会找你谈谈工作吧,你的表达能力总得有,那种让人听了半天,还不明白意思的表达,领导,朋友怎么看你,总不至于让人说,这小丫不成熟,娇气十足,在单位还以为在家,还是让她到独生子女家中去,做她"女王"吧!我印象最深的是,探矿机械厂的那个女孩,告诉我,她姓汪,叫汪毓英,她爸爸是厂领导,她父母不是回城知青,但她是独生子女,她在科室,做一名技术员,我告诉她,我是一名建筑工地工人,兼职团干部,兼职记者,工资待遇不好,我是苏北农村来的农村合同制工人。她听后说,"我不在乎你是哪里人,干什么?我看重你的能力,其实,你有良好的内因,通过外因作用,完全可以成为国家栋梁!"。我听后,笑着说,不愧是伟大的辨证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学的不错啊!告诉你,汪大小姐,我是有2个孩子的爸爸了,我们老家,20几岁的人,不结婚,说不准,就要年年过11月11日的节了,"这没什么,不就是离个婚吗?我们如果在一起,你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会比现在好得多,人脉也不一样,还可以把你送进党校学习,可以改变你的人生"。我看着她期待我回答的样子,委婉的说,谢谢你的好意,我是农村人,种田是本份,打工是兼职,学习是因为兼这些职中,感到能力不足,来增長才干,其实,我们不该谈这些,但,我是一名兼职记者,了解接触你,增長见识,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所以,没有拒绝认识你,但我,对你,对我都负责任的说句,我们是夜校的同学,我们是朋友,我们不能违背中华民族世俗的美德,去追求个人幸福而有损周边人的利益。她被我一字一句屯开的话语,或许惊醒了,或许生气了,紧皱双眉,圆目秀睁地对我说,"你,你是最棒的,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良种!"。

不管她是在骂我,还是真心赞美我,总之,我们后来,还是朋友,正是她这句话,鼓舞激励着我,在生活,工作的许多节骨眼上,勇于担当,敢于挑战,从这件事中,我领悟到,独生子女的教育,应该具有方向性,针对性,因为,他们的骨子里,还有许多正能量基因,只是遇到的环境和催化剂不同,使有的人走上唯利是图,有人的走上灵魂不归,有的人迷失方向,……。只要我们正视教育独生的孩子们,他们照样成为祖国的花朵,明天的栋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