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经济经济学

一位老板对求职者的忠告

2017-02-28  本文已影响12人  b629bce7c08d

两个家伙还在问,办公室哪时候装好,意即他们等不及了,想来上班。

我心里暗笑,即使办公室装好了,都没有你们二位的办公桌了,在不经意的考察中,你们已经从名单中被划掉。

太直白的硬广已经让人厌倦,也已落伍,走“曲线运动”似的文化推广似乎更让人接受,于潜移默化中,自然便达到了宣传效果和目的。就像男女之事,男人一开始就想上床,直奔主题,非但上不了床,反而落得流氓的骂名。而长时间用自己的言行体现自己的诚意,打动芳心,才能抱得美人归。目的都是“抱美人”,但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

成立了文化传媒公司,定位是,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客户大量推广具有文化内涵的稿件,期间,再抓住一些亮点策划一些文化活动造势,同样也离不开写稿子。说白了,公司的运作模式就是:运用策划思维为客户大量推广爆款文章。这类文章,我将之定义为“边缘化写作”,围绕一个目标,进行圆周运动,作边缘化游离,类似于男人冲女人下手时的欲擒故纵,找到兴奋点,让人有探寻的欲望和渴求……

公司成立伊始,艰苦创业,对承接的业务,我一个人提笔苦干,腰椎尖盘险些都给写了出来。而作为企业,独木难支,必须要团队协作。想吃“独食”的人,不是混蛋就是傻逼。

上述两个家伙很早以前我就认识,对他们的文字功底也略知一二。所以有意邀请他们加盟,正好,二人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去处,答应加盟,双方一拍即合。

彼时,公司办公室还在装修中,两人都迫不及待,隔三岔五会问:“办公室装好了没有?”

灵机一动,想了个主意,想考考两位未来的合作伙伴。

其时,我正在为一个客户的推广稿件焦头烂额,写到精疲力竭,几欲崩溃。索性将此作为对二人的入伙考察,遂在一次笑谈中分别向他们提出,能不能为正在推广的客户写一篇宣传稿。两人的回答令人大跌眼镜,一人说:我对此没有研究。另一人说:我对这行不熟。结果可想而知,两人都没有交出考察作业。

我和这两个家伙都加了微信,每天,我的推广稿子都发于朋友圈,他们不可能看不到。像这样的推广稿件,类似于新闻或散文等别的文体,并不需要对某一领域太专业,太专业了那是写理论文章,而不是对外宣传稿件,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写给专业人士参考琢磨一下门道还行,对普通读者来说,看的是热闹和稀奇,以及从中悟出一点什么道道,顺带便了解了所要推广的东东就好。

两人的表现令我大失所望,首先,二人都有意加盟了,竟然不关注加盟对象所从事的行当,这是不敬业的表现,其次,一句“我没有研究”、“我对这行不熟”,让我直接怀疑他们的炒作能力,宣传推广,没有固定模式,见纸打纸,灵活性和随机性非常强。

一个优秀的美发师面对前来美发的客户,根本不用问“你需要怎样的发型”,而是针对客户的头型及言行举止、着装等,准确地判断其个性风格,之后直接动手,弄出令客户满意的发型来。

所以,在不动声色中,二位这样的表现后,我已把他们列入“不用”之列,亏他们对此还浑然不觉,到现在还在追问“办公室哪时候装好”,这样的悟性,我也是醉了。二位都已人到中年,还没有好去处,仔细想想,还是有原因的。

经常和友人拿街头的餐饮业说事,有的餐馆门庭若市,有的门可罗雀,走近两者仔细探究就会发现,生意好与否也都是有原因的。

一本正经说事让人很累,也很装逼,我喜欢的风格是,诸事都付笑谈中。从这一点上,比较认同特朗普,可以是花心大萝卜,可以是表情包,而嬉笑怒骂中,更可以成为大总统。一个人,内在律动就好,表面文章,尽量少做,或者不做,随意点好。

从事咱们这行,嘴上功夫是其次的,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主动,切实行动起,切勿知而不为,提起笔开干才是王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