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节”这天,敦煌人都去的三危山有什么来历?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听了“三青鸟”的故事,作诗一首,神秘的三危山,因此不仅成了古史上的名山,而且成了神话中的灵山……
古老、险峻的三危山,是敦煌市东南一脉赤褐色的秃山,坐落在莫高窟对面,距敦煌市区25公里,隔大泉河与鸣沙山相望。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坠,故云三危”。“危峰东峙”为敦煌八景之一。
最早记载三危之名的是《尚书·舜典》“窜三苗与三危。”《夏书·舜贡》记载:“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并没有指明“三危”是座山,也没有说在何处。后来《左传·昭公九年》云:“允姓之奸,居于瓜州”。西晋杜预注释说:“允姓,阴戎之祖,与三苗俱放三危者。瓜州,今敦煌。”杜预之后,郭璞注释《山海经·西次三经》中“三危之山”条中说:“今在敦煌郡。”《尚书》“窜三苗与三危”是也。这样就把“三危山”明确定在了敦煌。虽然史学家对此尚有争议,但经郭璞的注释后,《山海经》中三青鸟和西王母的神话故事也就附会到了三危山上。
相传:西王母最早住在三危山上,她若出门远行,便让一只美丽的三青鸟送信引路。有一次西王母外出,风光秀丽,景色优美的三危山突然烟雾弥漫,燃起了熊熊烈火。三青鸟虽然奋不顾身的灭火,终因身单力小,未能扑灭大火。西王母归来后,使用法力灭了大火,但风光秀丽的三危山已被烧成光秃秃的一片,西王母也只好搬到瑶池去住了。
后来,因为“三青鸟”美丽动人故事的传诵,三危山不仅成了古史上的名山,而且成了神话中的灵山。为了向神灵企求保佑,历代都在三危山上修建了庙宇,香火不断。至今保存下来的仍有王母宫,观音井、老君堂、南天门等。
现敦煌太阳旅游景点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修复了三危山原有文物景点和36米高的露天大铜佛,建成了三危山旅游风景区。(来源:敦煌研究院 作者:刘艳燕 图:孙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