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感悟哲思想法

自由职业并不只有「自由」

2019-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有丢

下午的时候看到了关于雪莉的消息,还是有点震惊。我不太关注韩星,知道她都是通过几次热搜,只记得是一个看起来很漂亮性格很可爱也很真性情的人,当时也隐隐地担忧,这样的舆论压力对一个人来说,会不会太大。看到新闻的时候才知道她还演过《德鲁纳酒店》,翻了演职表,想起了那个乖巧可人的小姑娘,不禁感慨,原来是她啊。遂忍不住难过了起来,好可惜啊。

题目其实是中午就想好的,本来兴致勃勃有好多想说的,可突然又有些倦了,大概是因为思考死亡问题引出的虚无感吧。但回头想来,人生无常,不知道是不是宇宙用这种方式告诉我,我以为自己这样想已经很「出格」了,其实还远远不够。

我们从小被教育多替别人着想,学着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着共情,主动分担。要么就是在受伤以后,走入另一个极端,要时刻想着自身的利益,凡事交易,绝不吃亏。其实,两个极端没有实质的区别,没有人真的说清楚,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原则去划分自我与外部的边界,才是适合的。

今天突然有了一个感受,发现自己绝大多数的情绪来源,都是:理不清自己的责任。比如说,在工作中,出于整体考虑,除了自己的部分,还操心别人有没有做好他们的,如果没有就很生气,要么就是相反,自己某些部分做不完美的时候,就觉得是其他部分不给力。前面一种是把太多责任揽给自己,其实除了我自己多了情绪并没有什么其他有益的作用。后面一种是把自己做不好的责任试图推给他人,不过是在逃避。

想清楚这一点,最大的收获,是我放弃了对自由职业的执念。并不是说我不会去做自由职业,只是想,如果要选择,也是要先打破不真实的幻想。我好像有点明白什么是最让我难受的事情,才是我最需要修炼的地方。从去年大概这个时候起,我的部门就只有我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就是有组织的自由职业者,甚至我其实要比真正的自由职业者压力小很多。但事实上,我只在幻想和期待自由职业中「自由」的部分,即便我已经了解过很多真相,可对于「职业」上会遇到的问题毫无感知。但从我一年的工作中来看,那些让我焦虑的部分,并不会因为换到自由职业而消失,比如领导就是我「自由职业」的客户,同事就是利益相关方或者上下游配合方,工作内容都是创作型的,工作结果来自外界的评价,其中关于沟通的压力,关于创作的压力,关于反馈的压力,都和自由职业是一样的。我只不过用工作时间的固定,换了一份固定的薪酬。

归根结底,我需要学会一个原则:对于任何一个当下,想清楚,「我」能够做「什么」。可能是完成自己的部分就够了,可能是要调动周围人一起,也可能是什么都不做。想起冯唐评价曾国藩常说的那句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思维发散,实践收敛。

所以,如果我不能够应付这一过程中的问题,辞职也并不能帮助到我。但同时,如果我在其中能慢慢学会如何调整,当我清楚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情,我依然愿意去承受。可以明白的一点是,其实一切无关于究竟是「自由职业」还是「固定职业」,只不过选择一种实现自己想做事情的方式就好。

突然想用句特别鸡汤的话总结:心是自由的,在哪里都是自由。

2019/10/14 (257/365)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