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也可以有温度
今晚听了宋涛老师分享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极简教育技术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没听课之前,看宋老师简介,我以为他要讲2.0,3.0之类的高大上的教育技术装备的知识了,没想到宋老师一开口就深深吸引了我,不是他帅的缘故,是他的有别与他人的眼光和他另类的接地气的思维,以及他幽默的说话风格吸引了我。


第一次听见并理解了什么是轻量化这个接地气又新鲜的词语,还学到了很多有用的,还可以用来教学的软件,其实这些软件只要我们用心钻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没有利用起来的,确切的说没有用到教学中去,说明我们的精神还不够,创新研究还不够,这就是我们和宋科长的差距吧。


听完课,细细想了下,我的教学中也用到了一些轻量化的软件,如希沃授课助手,它是一款可以课堂上随拍随传到白板,可以手机和白板同步操作课件,也可以上传存在云端的课件的小软件,这款小软件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小组作业评比,课堂书写评比……等等,只要你想分享给同学们的东西都可以上传,简单,易操作,节省时间,关键是直观,学生易理解学习内容。
还有一些就是今晚宋老师提到的微课制作的一些工具,也很方便,对于课堂上学生没理解或没掌握好的知识,可以用微课呈现出来,我不需要再花大量时间去讲解。
再就是钉钉上班签到软件,我们也在尝试用,目前的好处就是比指纹,和纸上签到更舒服方便一些,也许这就是技术的温度吧。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让技术装备发挥的有温度,人性化,个性化,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乐学,教育生活显得会更有温度。
老公从北京培训回来,说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录播室时,我心里满满的羡慕,肚子里满是牢骚,今晚听了宋科长的分享,对录播室好像不是那么渴望了,不是吃不到葡萄意思,也不是画饼充饥的心理,的的确确的感觉到就如同宋科长所说互联网不等同于昂贵的硬件设备,互联网离乡村教育很近,作为一位教师,互联网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思维,如何拥抱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如何借助网络学习实现自己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只要足够努力,足够钻研,足够实践,技术同样可以非常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