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500字哲思散文

以礼乐净化人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13)

2019-01-18  本文已影响8人  沐芝阳

第十三章《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比较有意思。同为儒家代表的孟子和荀子,观点尽然如此相左,要是两人年纪相仿,不知道会不会整天辩论或是吵架。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孟子左派观点中有右,接近宗教;荀子右派观点中有左,反对任何宗教。

荀子说人性恶,但并没有低估人的价值。反而把人看成与天、与地有同等的重要性。认为人性虽恶,但可以教化,认为只要人努力就能产生文化,文化产生价值。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那又如何能变善呢?荀子的理论是,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当中,有组织就会有合作互助。有合作互助,就会产生规则,社会规则就是人人应遵循的“礼”有了礼就有了教化。礼使人文雅,礼使人的情感雅化,净化。道德也在礼的教化中得到起源。

人心有两方面:理智的;情感的。人对社会的认识,对世界的改照需要理智的知识,但人对生活的理解,需要情感的体验。就如亲爱的人过世了,理智上也知道,过世了就回不来了。但情感上却总是希望能回来。这时就需要一些东西来解脱,宗教、诗就是两种最好的东西。宗教、诗,二者都是人的幻想的表现,二者都是把想象和现实融合起来。所不同者,宗教是把它当做真的来说,而诗是把它当做假的来说。诗所说的不是真实,但人们满足这种自欺,甚至享受这种自欺。人们从诗中得到的情感的满足并不妨碍理智的进步。

荀子门派的弟子们写下《礼记》,提倡用“礼”“乐”来教化人类,来丰富人的情感。用“礼”“乐”来做为道德工具。

荀子还有一个功绩,就是发展了儒家的逻辑理论,孟子只对伦理有兴趣,而荀子在前人的基础上,即发展伦理,也发展逻辑,对“名”与“实”的辨析有分析、有推理、有演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