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强制力、惩罚
使用强势力和了解惩罚
寒假的一天,我们去了西岭雪山,在雪山上几个孩子玩滑雪非常开心,他们不是去专业的滑雪道,而是自己找一处能滑的小坡坡在滑,滑得乐此不疲,然后又换一个地方。当换到另一个地方,我看见有围栏,心想下面一定是很陡的坡,但是孩子们还是玩得起劲,其中两个大一点的小朋友就没去了,我家这个还准备往下滑,我马上冲过去,大吼到,“~~~还不上来”声音比平时大好几倍,孩子只好上来了,朋友见到我也震惊了,觉得平时我还算温柔,今天这么严厉。孩子,也很委屈,哭着说我干嘛对他那么凶。在这里,就是对孩子的强制力,或许他当时不明白我的用意,还心生埋怨,但是后面我给他说了,那里的危险,以及后面看到围栏下面就明白了。我们希望他能明白,也就是书上所说,【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感到懊悔、改变行为】
关于惩罚
这一节我们了解了惩罚的类型,惩罚的代价以及惩罚的局限性。记得孩子上一年级时做作业时的状态令我焦虑,他那时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作业,于是就各种磨蹭。每次因为写作业我都要生气,记得有一次我还用了晾衣杆打了他,当时就说好好我马上写。后来,有一次我犯错了,他就去拿衣杆来准备打我,我才意识到我当时的暴力体罚,对他影响是多么深刻。到了,现在尽管他写作业有进步了,但是我想我那时对他的体罚或许还能烙在他心理。所以,必须要想其他方法去解决,能不用体罚就不用。
还有一次,我看见孩子的一张语文小题单是竟然是C,情绪一下上来了,(心想我天天在班上教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没有教好,自己是语文老师,娃娃竟然是考C)越想越气,拿起桌上的小尺子就在他手臂上敲了几下。当时他红着小脸,眼泪簌簌地掉下来了,但是他却很冷静地说:“你打我没有用,只能让我痛,你要表达,要问原因。”静静地一想,这孩子说得没错,难怪有人说:“儿童都是天生的心理学家”。
我静下心来分析,原来这张A4小题单老师只给了10分钟时间完成,孩子在做到中间的题,遇到一对近义词反义词不会了,就一直在那里想,想半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老师喊交卷,就交了。后面的题,当我拿给他再做时,他很快就完成了。所以从这件事上我认识到我的问题:不应该看着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甚至暴力体罚。孩子的问题: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地学一些做题的技巧,遇到不会的题,暂时放一放,把会做的做完再去补上未完成的。
那么运用非暴力沟通,我想可以这么说:“儿子,看到你的这张题单是C,(观察)平时都做得很不错的,今天遇到了什么困难吗?妈妈很想知道(感受和需要)你可以给妈妈说一下原因吗?”(请求)这样说后,孩子或许不会有抵触的情绪,会很乐意给我分析原因,然后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书上也说到【惩罚会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
这个章节我们了解到了如何区分使用非强制力和惩罚,非常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