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

【读书笔记】好好说话2018精进技巧3

2018-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雪梨shelley



117 [工作]如何让别人意识到错误并接受批评

借鉴《一分钟经理人》

1,找差距。用对比的方法找到差距 “虫爷,我们之前商量周三交,你周五才交,晚了两天哎,是不是太晚了。”【对比】 找差距可以激发人追赶超越的动力,让你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去努力,去行动!

2,说后果。有些人屡教不改不是因为他冥顽不灵,只是因为没我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和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可以说明拖延会导致整个流程节奏被延缓。 除了解释流程上的后果,还可以针对性的指出人际关系,绩效考核上的后果。 “你这样会让其他同事们加班加点的” “你这样做会影响年底的考核的” 

 3,制造愧疚感,制造动力。 加强期望 "当初我是很看好你的,以你的能力,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逻辑:通过表现你的期许来体现你的失望,激发她内心自己的斗志。

三管齐下,保证把人批评了还让别人满怀感激的去改正!真正批评人的高手是让你心甘情愿接受他的批评并改正的,而不是只会说一些否定的话!(美国前总统克里子有个女秘书,她是个非常在意自己形象的人,但是她的工作总是出现纰漏,给总统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克里子对她说亲爱的,如果你的工作做得像你的人一样漂亮就好了。)

119 [工作]怎么让厉害的前辈收我为徒

怎样才能迅速像那些资深人士展现自己的才华呢,让别人有兴趣跟你多聊多联系甚至是收你为徒呢? 参考第二季好好说话第62期。有以下几个原则:三问三不问。

 三问: 1,有备而来去问(提问之前要做足功课,筛选你的问题)。2,学术争论必问 (问出这样的问题证明你进入了这个领域的核心,第二了解你老师是哪一派的避免后续站错边。 3,未知领域可问(如果涉及到新领域,那一般效果还是不错的。) 

三不问 1,有标准答案的不问(让别人觉得你不用功,暴露你在专业知识的短板。) 2,别人问过的不问 (很多的专业知识都有FAQ ,这些属于提问中的大部落,只能证明你是泯然众人矣,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自己也不会举一反三) 3,与主题无关的不问(基本的尊重)

120 [工作]如何应对假设性提问

假设性问题: 所有的假设性问题的重点都不在问题的字面意思上,而在字面的背后。 有一些假设性提问是深藏陷阱的,不怀好意的,我们称之为恶意的假设性问题。 恶意的假设性提问他们的作用机制就是诱导你,在一个特殊的场景之下作表态,然后再断章取义把你的态度单独拿出来,然后给你贴上标签。 

2种面对假设性提问的应对思路: 1,最容易想到,但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拒绝回答,质疑她的假设不成立。比如“以后爸妈离婚,你要跟谁呢” “爸妈,你们的关系这么好,怎么会有那种结局呢” 用圆滑的方式拒绝回答。 

当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拒绝的,如果拒绝不了,还不能回避,可以采用第二种思路。 2,追问法来丰富问题的细节。追问细节,细节越多,事情就越复杂,距离那个对方想贴上的标签就越远。“假如上司让你做一个汇报,你的汇报数据非常准确,但是上司想要让你抹掉一些数据,从而突出他所侧重的想法你会怎么做”--“难道我们公司之前有这样的先例吗”“我们老板这么做是出于个人判断还是公司利益呢”

121 [人际]如何拒绝熟人才不尴尬

逢人只说三分话,季羡林说过: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选择性说真话,这就是说聪明话,孔子: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什么真话都说那是缺心眼。那在所有真话里面什么样的真话是不会让人尴尬,不会让人难过,同时是可以拒绝别人的呢。

 1,只说自己的事,不说别人的事

2,多说风格少说内容。萧红将自己的小说《生死场》交给鲁迅做序言,这两人的气场很不搭,鲁迅对这本小说有很大的保留意见,觉得人物描写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本书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描写,女性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字又增加了不少名利和新鲜”不说缺点只说风格

 3,只说对方不太能改变的事

eg:“你做的这些菜真好吃,可惜我无福消受,我口味比较清淡,这些菜有点咸了。” 只说自己的喜好,谈风格,不是说这个菜水平,而只是有人好咸有人好淡,而且咸了不太能改变,如果你说太淡了,可能对方就加点盐酱油之类的。

131 [工作]夸奖下属的三种技巧

1,夸奖其实就是一个“被看到”的过程。这种“被看到”其实就是一种鼓励了。 夸奖的最大目的不是让大家向他学习,夸人的目的是让员工感到,自己哪怕最小的努力都不会被领导忽略。 

2,在夸奖人的时候,要针对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心态。 夸奖行为,具体行为可以让人有代入感。 夸奖心态,比如认真仔细有热情,在别人的印象中构成不了能实施。 也就是要具体的不要朦胧的回答。”如报道写得整洁干净看得很舒服,大家可以去参照一下、某某同事会议室结束后会整理干净会议室、某某同事下班后会帮其他同事关掉忘关的电脑、某某同事在群里每次都会认真回复上级的询问”等等。而不是前面的,某某人工作认真、态度热情。

3,我们在夸奖人的时候,要强调行为的影响。 “刚才小王说的那个点,引发了我一个想法,如何如何……” 这种话,就是很好的鼓励。 其实这种夸奖第一其实就是做到了“被看到”,第二呢,是很具体的针对了我的某个行为;第三呢,其实就是告诉我,我的某些行为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

137 [工作]劣势下的谈判策略--核威慑

职场上利用威胁逼你妥协这种事挺常见的,面对对方手里有你的把柄,经常拿来威胁你。你该怎么办呢? 

你要跟对方说清楚三件事: 1,你的总体代价是什么,也就是你的底线在哪里。 2,他的隐形代价是什么,也就是他伤害你,也不是没有代价的。 3,主动给出维持战略平衡的方案。 被威胁的时候有一个误区,只考虑单次博弈,不考虑总体代价。 不要让别人觉得你可以无限让步。

 eg,核武器 为了避免同归于尽,大家只能保持和平。这就叫恐怖平衡。 不需要跟对方拥有同等数量的核武器,你只需要保证你也能伤害到对方的武器。

1你整体要受多少损害。(本来成本是10,然后算上沉默成本,第一次3第二次也是给3,久了就会超过10)。或者说你有对方裸照公布了之后大不了不再这个城市混了,总不能说叫我做违法犯纪的事。2对方要伤害你同时,他的成本是什么?(大不了向上面坦白,而对方呢,知情不报也是有罪,而且还威胁同事,人品问题)。3能不能找到恐怖平衡的策略,让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好像原子弹一样, 对威胁你,你要有同归于尽的勇气,即使没有也要装成有。) 如果你真的伤害了我,我会破罐破摔哦、我会 丧失理智哦、我发起火来我自己都害怕哦。即使虚张声势也好,不被对方看出来就行了。

140 [工作]批评先抑后扬而不是先扬后抑

如何更好的批评员工。先审局,看下下属的个性成熟度以及和你的关系亲密度。一,当下属是比较害羞,又不成熟的时候,而你和他又没有很亲密的时候,这时候就可以用三明治批评法。要按照肯定,批评,再肯定的方法来减少批评的刺耳程度。 二,当和下属的关系已经很亲密,员工自己也很成熟,这个时候就可以直来直去,就事论事,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对比批评法则。包括找差距,找对比,制造愧疚三部曲。 这时候可以试试第三种 三:以朋友式的 先抑后扬 的方式来进行批评 。先指出错误,后面再给她加油打气。 先表扬再批评,这样不太好,员工也不是傻子。 先抑后扬,员工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心理上不舒服,但是是带着被鼓励的心情离开的。

用到的方法还有,责人先责己~表示理解,提供支持,表达期待,另外这也是管理学上峰终效应的体现,人们更容易记得事情最后的感受比如听音乐会全程很好,但如果走时咖啡洒在身上会闹心,影响整个体验。

150 [人际]优雅怼人三步走

面对对方无理的要求,如何即绕弯子又把话说清楚,即给对方面子,又要表达自己坚定的态度呢? 1,总结,为今天的谈话定个调,缓和一下气氛。 (听到不爽的话,为了避免自己第一句话就怼回去。我们需要一些缓和气氛的打圆场的套话。 那么最好用的套话是什么呢,那就是把对方的话总结一遍,指出他在讲的是哪方面的问题。 )

2,然后承接,找到对方的关注点,然后做自己的解读。 (表明你的关注点我听到了,但是我有别的看法) 

3,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归谬,指出对方哪里不靠谱。

(第一案例:王健林扶贫,贫困县要求把利润留下,1首先先明白现在资金是否能转出的问题。2如果对方想要普惠,让老百姓工资提高,老百姓实惠,但未必全部都进用上,监管部门体制还不完善。3如果我在这里投资不能够把利润带走,那干脆我直接在别处投资办厂得了。然后把利润分成给大家。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的在这办厂,让大家有活干,带大家发家致富呢?)

(第二案例。1领导想提前工期,三天完成的要赶在一天完成。2跟领说如果要求速度的话,质量肯定不能够保证的。3我们当初签的合同三天的变成了一天,你要告诉我问题错在哪了,我才好缩少要做的任务。)

158 [职场]职场自我介绍“MTV法则”

M就是Me,我是谁;T就是Task,我做过什么事;V就是Value,我对你有什么好处,合起来就是MTV,这就是你自我介绍的素材跟顺序

第一步,先讲M,Me,我是谁?「我是胡渐彪。」

第二步,再讲T,Task,我做过甚么事?「我管理米果文化,米果是一家内容产业公司。」

第三步,是V,Value,我对你有甚么好处?「如果你对内容产业感兴趣,我们可以商业合作。」

这叫做「自我物化」。具体的句型,就是「我是某某人,我做过甚么,我能帮你甚么」

159 [职场]提需求的SCQA法则

S就是situation,情境,一个具体的场景、一个客观存在的局面。像是「大家一直在加班」,就是一个情境,situation。

C是conflict,障碍。刚才描述的情境里,存在着一些障碍跟危机,是我们需要警觉的,像是「大家的士气很低迷」,就是所谓的障碍,conflict。

Q是question,就是指出问题所在。我们刚才发现了情境里存在着一个危机,是士气低迷,现在必须找出这个危机,是由甚么症结造成的,比如你分析说「大家士气低迷,我觉得问题出在缺乏激励」,这就是提出问题,question。

A,很简单,A是answer,解决方案。该用甚么方式解决问题,你「建议发绩效奖金」,这就是answer。

我再复习一次:S是situation,情境;C是conflict,障碍;Q是question,指出问题;A是answer,解决方案。

你提出需求的时候,采用的说话顺序,就是描述情境,发现障碍,分析问题,提供解答。先描述一个具体的情境,再告诉大家里面存在怎样的障碍,接着分析这个障碍的问题所在,最后提供解决方案。一层带出一层。

举例:你现在想跟老板要绩效奖金,这是你的结论,那同样的内容,我有两种说法,你认真听,感受一下结论摆在哪里,会有甚么差别。

第一种说法是:「老板,我建议给大家发一笔绩效奖金,因为大家最近一直加班,士气低迷,我觉得大家缺乏激励。」这是结论先行。

再来,第二种讲法:「老板,大家最近一直加班,士气低迷,我觉得问题出在大家缺乏激励,我建议发一笔绩效奖金。」这是结论殿后。

听完了这两种版本,你有没有感觉到中间的差别?差别就在于,如果先听到需求、是想跟你索取东西,你会很直觉地产生一种抗拒感,会想要严格检查他的说词,寻找拒绝跟反驳的机会,就算他后面解释了理由,只要你心里有了这种抗拒的念头,在你听来,那些理由都是借口。可是,如果你是先听到背景跟问题,你这时候的心态,就不是抗拒跟想反驳,而是想听到该怎样解决问题,这两种心态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因为提需求的意思,要嘛是要人家出钱,要嘛是要人家出力,至少也是要人家动点脑筋、出主意,也就是说:你提需求的时候,难免会跟对方有利益冲突。他就很自然会进入到一种警戒的状态,想保护自己的利益,有很多话就听不进去了,这是人之常情。总不成你要人家付出成本来帮你,他还觉得非常乐意、非常荣幸吧!更何况,你现在是跟老板讲话,天底下哪有老板不爱钱呢?你劈头就跟他要奖金,他会感觉好像被抢一样,脑袋里马上就拉红色警报,你讲一句,他就想驳一句;你讲十句,他就想驳十句。所以,你不能让他产生抗拒的心态,而是要塑造出想解决问题的心态。你要在对方受到刺激、开始防备以前,就把背景信息都铺陈好,让他先接受一些容易接受的事情,再从他接受的信息里,慢慢酝酿出危机感,让他想解决问题,再提炼出你的要求,来引导他接受要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