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课程书籍笔记导图

历史人文系列 -《中国哲学简史》:诸子百家

2019-02-09  本文已影响21人  88d25036868c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封面

一、读书摘要

诸子百家是我们中国人的根与魂,由于时代久远,一般人真是搞不明!本书在作者的剖析下,中国诸子百家深邃的思想主张,变得简洁、生动、出神入化。这是一个进入先贤经典的捷径。

本书的作者冯友兰,著名哲学家,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二、全书内容汇总

全书内容汇总

三、全书主要内容

一、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并且在思考人生前,先对思考这一行为本身进行思考。中国哲学认为,就做人而言,最高成就是成圣。正确理解中国哲学的话,不能称它为完全出世的,也不能称它作完全入世的。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特殊的人

二、诸子的由来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末,中国涌现出非常多的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这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巅峰。众多流派分为六家: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游侠之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士;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术之士。

三、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流派

1、关于孔子和墨子

关于孔子的思想可参考《梁漱溟先生讲孔孟》、《孔子,人能弘道》及《孔子如来》等书。

关于墨子的思想可考参《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这本书,里面关于墨子的思想讲得比较透彻。

2、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杨朱大约生活于墨子和孟子的年代之间,杨朱的两个基本思想:其一是“人人为自己”,其二是“轻物重生”。杨朱的理论主张“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3、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老子的学说是以“太一”和“无有为常”作为宗旨。太一即道,“常”的含义是永久。万物变动不居,但变动的法则却是不变的。“反者道之动”是最根本的万物主宰法则,也即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极”在那里呢?如:骄傲即是个人进步达到极限的那个“极”,它是任何人首先要力戒的事。

4、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庄子强调天然和人为的不同。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庄子看来,成圣之道需要摒弃知识,但“无知之知”“无知”是两码事,“无知”是人原初状态,而“无知之知”则是经过“有知”而后达到“无知”阶段。圣人用“忘”字概括心灵修养的方法和体会。

5、儒家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孟子。孟子主张性善,“仁义礼智”这四德,会在人的内心自然生长。孟子的哲学中体现为“浩然之气”。

现实主义:荀子。荀子主张性恶。理论主旨是一切良善和有价值的事物都是人创造的。价值来自文化,而文化是人的创造性成就。人性受到教育才可能成善。

6、名家与法家

名家:为“辩者”,名家的哲学解析“名”“实”,在中国思想中揭示出一个形象之外的世界。代表人物公孙龙的的著名桥段“白马非马”。

法家: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即法律和规章制度。法家认为,治理国家,首先要制定法律,法律颁布之后,惩罚违法的人,奖赏守法的人,就可以统治百姓。

7、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领”、“八条目”。归结到一点,“三纲领”就是一纲领:在明明德。“八条目”也可以归结为一条,就是“修身”。《大学》是着眼于世界的治理和和平来考虑问题,人若不能帮别人达成完美,自己也就不可能达到完美


启发与收获: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诸子百家的经典,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辉煌结晶。

于小处着眼,学习它,可以应对、破解人生的诸多苦难。

于大处着眼,先贤们绞尽脑汁,为国家,为人类社会,思考并设计了几乎所有可能的出路,掌握它,也是实现民族、国家复兴的必要储备。

学习这本书,我们无疑会在中国哲学与经典的进一步探索上,拥有更多的文化底气和自信。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