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深度思考

怎样才能活下去

2019-01-12  本文已影响54人  玉米配排骨

24岁的陆经纬死了。

从同济大学医学院509一跃而下,没有丝毫的犹豫。

12点58分在和导师陆琰君的微信对话框中敲下了一行字:“我去跳楼了,学院章小清教授会找你谈的。”

12点59分,监控录像里拍摄下了他从窗台上跳下的画面。

一个生命就此结束。

陆经纬,1994年7月22日出生。成绩优秀,为人随和。高中同学说问他题目,他会讲的非常耐心,一定会帮同学弄明白。

2015年5月,身为华东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大三生的陆经纬邮件陆琰君教授,表示想跟随陆琰君读博。

2015年7月,陆经纬进入陆琰君的实验室,开始做大四的毕业设计。期间因为陆经纬还不是同济大学的学生,没有宿舍可住,陆琰君就让陆经纬住在实验室里。如此环境坚持一年多,陆经纬在顶级期刊《临床研究杂质》以第一作者发表了文章。

但之后的三年,直到去世,陆经纬都没有再发过论文。

陆经纬家人认为其中原因是:陆琰君总是让陆经纬给她干私活,耽误上课,致使陆经纬以0.2分之差错失了硕士直博的资格。又因为忙于实验,没有交上博士考试的报名费,错失了考博的机会。陆经纬退而求其次希望以硕士资格毕业,导师陆琰君却强行要求陆经纬必须完成手头的两篇文章,不然不会让陆经纬毕业。

而在同济大学出具的《关于医学院陆经纬事件的情况说明》中,陆经纬没达到申请医学硕士应该具备的条件:申请医学硕士要求两篇论文,陆经纬还差一篇论文。而校方调查发现,他的第二篇SCI论文在事发前一天,也就是2018年12月12日,被退稿。

也就是说,无论导师陆琰君是否允许陆经纬硕士毕业,陆经纬都还不具备毕业的资格。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恐高的陆经纬没有丝毫犹豫的从五楼跳下,结束自己的生命。

是导师陆琰君?

一位曾经在陆琰君实验室学习的同学马某,表示网上关于陆琰君的说法,“过于夸张”

马某认为,陆琰君人比较纯粹、情商不高,醉心于学术。

“陆老师心里只有她的研究啦。其他的行政啊、学院的评级啊,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这也使得陆琰君实验室的经费一直很紧张,陆琰君还曾因为实验室状况不够好而对学生感到内疚。

是陆经纬本人?

马某认为,陆经纬是完美主义者,有些钻牛角尖,偶尔会显得焦虑。陆经纬的不满积蓄到一定程度,会大声对陆琰君发泄情绪,到了后来,陆琰君甚至私下表示“有些怕陆经纬。

从现有的资料看,陆经纬和陆琰君,都有些脆弱,有些敏感。两人都被形容为“玻璃心”。同时,两人又都曾试图改善这段师生关系。

马某说:“陆老师真的还挺好的,陆经纬也是特别特别好的人。”

每个人其实都没有故意或者恶意做错什么,只是最后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但是生命已经逝去了,最后总要有一个说法与解释。

是两人的玻璃心?

是科研工作本身的紧张导致的心理抑郁?

是高校毕业规则设定不合理,以及评级经费审批的弊病?

还是导师过重的生杀大权?

或许随着陆经纬窗台那一跃而下,一切又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生命的逝去,对陆来说已经是生命中能享受到的最后的轻松了。

而剩下的,则留给了所有人去思考。

在这样纷扰残酷的世界,

怎么样才能活下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