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如何找到折磨读者的秘密,做出谜的人?
【日更day5】文|张七
好的文字,好的书,往往给人两种感受: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却又舍不得一下子读完。
许荣哲的《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毫无疑问,正是这样一本好书,让人忍不住反复去读。
这本书,堪称为写小说、讲故事的武功秘籍。它要教给我们的,不是怎么去写小说,而是怎么讲好故事。
这本书从招式解密到内功心法,引用古今中外65部经典作品,解读其中的关键点,以浅显的方式带我们深入故事的世界。
从“全世界最好的小说开头”到“一切都是罗生门”;从人物、场景、对话到故事情节;从写作方法到写作技巧;从经典案列到特殊案例……作者教给我们的方法和启示,远远不止文中37章所叙。
这本书就像一本特殊的工具书,却又不是工具书。如果你想写小说,却又写不好故事。那你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你会从中收获不浅,能做到读过、看懂、学到。
这本书,有37章,每一章都是一个方法,每一章的内容都不容忽视。没办法做到更好的总结,只能按自己理解的意思,跟大家分享我的阅读感受与收获。我将从人物、场景、对话、背景、故事情节、特殊案例几个方面,去谈谈我所学到方法和技巧。
一、人物
小说创作中,人物性格的刻画比人物的长相描述更为重要。长相是人物的外在面貌,而性格是内在面貌。内在面貌比外在面貌重要千倍百倍,因为内在面貌就是一个人物的内心景观。它刻画出的人物,能给读者无边无际的想象,以及挥之不去的恐怖、惊吓等等。
比如《三国演义》里。关于曹操的性格刻画。曹操和谋士陈宫逃难到吕伯奢家里,因为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又听到有人说“先把他绑起来,然后再杀”。曹操一听,决定先下手为强,冲出去把人都杀光了,后来看到厨房绑的猪,才知道是误会。
陈宫埋怨他没搞清楚状况,就杀人。曹操却回道,人都杀了,什么都没用,走吧。
离开的路上遇到买酒归来的吕伯奢,他不知内情,热情挽留曹操。曹操当然极力婉拒,可分开之际,却又突然回头把吕伯奢杀了。
陈宫见状,惊骇不已:“刚才杀人是误会,为什么你现在又杀人?”
曹操解释,等吕伯奢回去发现,一定会带人追上来,到时候我们就逃不了了。最后还不上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正是这句话,把曹操的内在面貌刻画出来。
从此,在读者心目中,曹操不只多疑,不只自私,不只奸诈,还多了一丝恐惧感。
二、场景
不仅人物、对话、情节能感动人,场景也可以。所谓情景交融,大抵如此。用反复的手法,去描述场景,虽然地方还是那个地方,但读者的感受已经完全不一样。
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里,有一个场景,在故事开始和结束都用到了。一模一样的词。但读者此时的心情已经和当初看到这个场景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了。当时的场景只是个场景,现在的场景则象征两个瞎子重复的人生和轮回。
因为这个不断重复、轮回的悲伤故事,沉默反复出现的场景,变得格外感人。
三、对话
话中有话,用最少的字数,写出一座“除了水面上还有水面下”的冰山。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里的一段对话,正是如此。
女人望着远方连绵的白色群山,若有若无的说“那些山看起来像一群白象。”
男人说“我从来没有看过什么白象。”
女人说“你是不会看过的。”
男人说“我也许看过,你有什么证据说我不曾见过?”
好的对话,除了拿来当廉价的“日常对话”“推动情节”之外,还可以用来代替小说里的描写、叙述、甚至议论、说明……
上面这几句话,表面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说,实际上它已经把男女双方对对堕胎这件事的感受全都说明白了。甚至把女人的细腻、男人的孩子气,一览无遗地全都描写出来。
四、背景
关于故事背景的写作技巧,作者提到几个方面——时间、时空、叙事者、聆听者等。
就不一一细说了,印象最深的是写作手法是小说时间的花式跳水,即转场。简单来说,将前后两场不同时空背景的戏连接起来,就叫转场。
小说家黄凡的《赖索》里,有一个片段,就如同花式跳水一般,从一个场景漂亮且流畅的跳到另一个场景。
在课堂上,那个日本人骂了赖索。
“八格牙路!”日本人骂道。唾沫飞到赖索脸上,他举起手来擦脸,发现脸上长了一颗颗的青春痘。
当这些青春痘开始膨胀,有几颗甚至化脓时,他正走在街上,一面走一面用指甲去挤,弄得脸上红一片白一片,挤到第五颗时,同伴小林用肩膀撞撞他。
“快看!”小林压低声音说,那不是“田中一郎吗?”
“两年叫我们历史的日本人。”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从赖索发现脸上长青春痘开始,小说作者就把镜头完全锁在青春痘上,随着赖索脸上青春痘的变化,时间也跟着一点一滴的流逝,当镜头重回赖索身上时,时间已经过了两年。
转场是个漂亮的时间技巧。在适当的高度,在读者完全没有觉察的时候,漂亮且流畅的一跃,才能激起最少得水花,获得最多的掌声。
五、故事情节
关于故事情节方面,作者介绍了大量的写作技巧和手法。绕远路、冲突、障眼法、想象力、三的妙用、留白、自订规则等等。每一个方法,都用经典小说中的部分桥段加以说明,让读者很容易就能读懂,明白,并学得到。
这其中冲突这一手法,尤让人难以忘记。
除了肢体冲突、言语冲突之外,安安静静的冲突,更有张力。
安安静静的冲突,也可以理解为“冷战”,以小说家童伟格的短篇小说《我》为例。小说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母女之间的冷战。
故事背景是“我”的爸爸出海捕鱼失踪,为了养家,妈妈只好到金北海活鱼三吃餐厅里当招待。当时的“我”还是孩子,而姐姐已经在外地读大学。姐姐问弟弟,知不知道妈妈晚上常常偷跑出去?知不知道妈妈偷跑去哪?弟弟摇头,姐姐让弟弟以后注意点。
有一天晚上,姐姐把弟弟叫醒,强拉弟弟站在门外的大马路旁。弟弟问姐姐要干什么?姐姐说,我们等,等妈妈回来。知道天快亮,妈妈才出现。
任谁都知道,这时母女之间的冲突一触即发。
然而,没有肢体,也没有言语,只有三个安安静静的眼神,就把彼此之间的冲突,精准无比的呈现出来:姐姐的质问、妈妈的回避,弟弟的困惑。
安安静静的冲突,常常比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更有张力,因为它是一张悬在心底的网,柔软,却永远破不了。
六、特殊案列
书中还有不少特殊的案例和写作手法,如迟滞效应、蝴蝶效应、附会杀人、人情世故、黑暗之心等,就不一一说了。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读的书。尤其是写作的朋友,有必要读一读。
阅读分享|如何找到折磨读者的秘密,做出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