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实操作业提交
1.我们需要一种技巧来给自己创造一种对于已经拥有的事物的欲望。几千年来,世界各地那些曾经仔细思考过欲望的原理的人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获得幸福最容易的方式,就是学会如何想要我们已经拥有的事物。”
PS:爱而不得,得而不惜是很多人的通病,常常为此陷入困扰中,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远比幻想空中楼阁要务实得多。
2.“斯多葛主义者为什么要我们思虑我们自己的死亡呢?因为这样做可以大大增强我们对生活的享受。
斯多葛主义者说,除了预想失去生命之外,我们还应该预想失去财产。大多数人都是把闲暇时分用来思考我们想要而又没有的东西。”
PS:预想死亡可以增强我们对生活当下的享受感,这是一种对最坏结果的强烈暗示。
3.“进行消极想象——更概括地说就是采纳斯多葛主义——能够消除一无所有带来的部分痛苦,因而使得那些一无所有的人不至于像不进行消极想象那样悲惨。”
PS:消极想象目的只是为了学会珍惜,活在当下,明确这只是一种工具和暗示。
4.“享乐适应拥有终止我们享受世界的能量。因为这种适应,我们把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所拥有的东西看得习以为常,而不是对它们感到欣喜。但是,消极想象却是对付享乐适应一剂有力的解药。”
PS:存在即合理。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一物降一物,理论都有其局限性。
5.“濒临死亡随后又复生的人,通常都会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比如,他们可能会主动去观赏以前曾经视而不见的日落,或者致力于与以前遭自己冷落的配偶促膝谈心。他们会这样持续一段时间,但是随后,在所有的例证中(这样的例证太多了),冷漠又回来了:他们很可能只为向伴侣抱怨电视上没有值得一看的节目,而忽略窗外燃烧着的绚烂的落日。
但是,消极想象却没有这些缺陷。我们不必像等待灾难打击那样,等待着进行消极想象。受到灾难的打击很容易使我们丧生,而进行消极想象却不会。而且由于消极想象可以重复进行,所以它的益处,不同于灾难的益处,是可以无限延续的。因此,消极想象是我们重获对生活的珍视以及与此相伴的获得欢愉的能力的绝佳办法。”
PS:经历过厄运的人,置之死地而后生,大难不死的背后可以重新让一个人对平凡生活重燃激情,但细水长流后的结局不可知晓,习惯的力量让人心悸,这是消极想法的正向反馈。
6.我在前面曾经提到,有些人似乎会为他们不能从周围世界获取快乐而感到骄傲。他们似乎有这样的观点,通过拒绝从这个世界中获取快乐,他们显示出情感上的成熟:从外界事物获取快乐是幼稚的。或许他们认定,拒绝从这个世界中获取快乐很时髦,就像他们认为劳动节之后拒绝穿上白领衬衫是时尚一样;他们感觉自己是在被迫遵循时尚的法则。换句话说,拒绝从这个世界中获取快乐,就是老练的证明。”
PS:看到对老练的解读里最清晰的阐述。
7.“作为对这种反对的回应,请允许我指出,认为斯多葛主义者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预想潜在的灾难,这无疑是一个错误。相反,他们只是阶段性地做这件事情:一天几次,或者一周几次,一个斯多葛主义者会从他对生活的享受中抽身出来,去考虑所有这些也就是所有他享受的东西,如何有可能从他这里被拿走。”
PS:阶段性的预想最差结果时让自己从某个情境中抽离出来,为了更好的审视自己。
8.“我们应该记在心里的是,任何不能够无限进行下去的人类活动,都必然有一个终结。”
PS:生命终会结束,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规律不可违。
9.“可以理解为“有些事情我们对它们完全不能控制”,或者“有些事情我们对它们不能完全控制”。
PS:控制的两分法值得学习,提高自控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个取舍意志力的灵活过程。
10.“这样就又有可能把爱比克泰德的控制两分法重新描述为一个三分法了:有我们能够完全控制的事物,我们一点也不能控制的事物,以及我们能够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
PS:这是对两分法的拓展解读,更加全面而具体。
11.“
爱比克泰德把冲动、欲望和厌恶包括在我们能够完全控制的事物范畴之内是错误的。相反,它们属于我们能够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的范畴;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又属于我们一点也不能控制的事物的范畴。”
PS:对于冲动、欲望等事物要分点讨论,属于部分控制的范畴。
12.“通过正确地构建我们的意见——也就是正确地识别事物的价值——我们可以避免许多苦难、悲伤和焦虑,因此就能获得斯多葛主义者所追求的安宁。”
PS:正确建构意见有利于更好的拥有良好生活,正确的选择目标和价值观对我们自身的反馈巨大。
13.斯多葛主义者意识到,我们内在的目标会影响到我们外在的表现;但是他们也意识到,我们刻意设定的目标对我们随后的情绪状态有巨大的影响。
PS:内在目标确实会影响到外在目标,进而辐射到情绪上,我在心底想做一个乐观的人,在生活中希望自己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到更多人,但是我经常在人际上受到一些人的排挤,说我傻,这时候我的情绪会有所波动,有点在怀疑自己。
14.“斯多葛主义者说到我们不应该沉溺过去,意思并不是说永远都不要去想它。我们有时候应该思考过去,以便吸取教训,帮助我们努力构建未来。”
PS:对于过去,或许把它当做经验来为未来赋能,是对待它比较好的方式,太过于沉缅过去并不可取,让它使自己得当下过得精彩而有意义或许是它的作用之一。
15.“斯多葛主义者所主张的宿命论,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反转,或者也可以说是消极想象的镜像:我们不是考虑自身情况如何可能会更糟,而是拒绝考虑自身的情况如何可能会更好。在对过去和现在采取宿命态度的时候,我们拒绝把自己的现状同另外一种更佳的境遇进行比较,在那种更佳的境遇中,我们可能已经发现或者正在发现自己的身影。”
PS:宿命的特点就是接受已发生的事实。
16.“我们努力工作以求获得某种事物,是因为我们确信没有它我们会很悲惨。问题是,没有这些事物当中的一些,我们照样可以生活得极好;但是如果我们不试着离开这些东西去生活的话,我们就不知道其中哪些是离得了的。”
PS:通过对比反差,来体会一种虚拟的不平衡感,来对照现实珍视已拥有的。
17.“墨索尼亚斯将这一技巧进一步发展:他认为,除了要生活得好像坏事已经发生在我们身上一样之外,我们有时候还要促使坏事真的发生。尤其是,我们应时不常地给自己制造机会,去经历我们本来可以轻易避免掉的不舒适。比如,可以在寒冷的天气里穿得很单薄或者不穿鞋。或者可以定期让自己忍受干渴和饥饿,即便水和食物唾手可得。也可以睡硬床,即便软床近在咫尺。”
PS:走出舒适圈,体验不舒感,为了能更好的提高抵御外在风险的能力。
18.“假定我们遵循斯多葛主义的忠告,简化我们的饮食。我们可能会发现,这种饮食方式虽然缺乏多样化的口腹之乐,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种类的快乐之源:“水,大麦饭,还有大麦面包皮,”塞涅卡告诉我们说,“并不算美味佳肴,然而正是从这类饮食中可以衍生出快乐,而且是最高级的快乐。”
放弃快乐的行为本身就可能给人带来欢愉,让斯多葛主义者去领悟这个真谛吧。正如我所说的那样,他们是他们时代一些最有洞见的心理学家。”。
PS:避免快乐也能让人快乐,这是一种自我掌控的积极反馈。
19.“爱比克泰德将塞涅卡睡前沉思的忠告又往前发展了一步:他建议,处理日常事务时,我们应该同时扮演参与者和旁观者这两个角色。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内心创造一个斯多葛主义的观察者,来监视我们,对我们践行斯多葛主义的努力做出评价。”
PS:从参与者和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有利于更客观的作出理性判断。
第二部分实操作业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