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为什么穷?(3)
这两天说的“穷”,是物质穷,就是没钱,缺钱,跟精神生活没半毛钱关系,跟读书多少,也没啥关系,毕竟现在有些有钱人,未必跟学历、读书搭得上关系。
话虽如此,我还是希望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在现实生活中体会人生,在精神的世界里遨游,看过往思将来。
当然,还是得有点钱,起码生活无忧,陶渊明那样的大神,食不果腹,穷困潦倒,还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像杜甫这样的“诗圣”,历经苦难,颠沛流离,还能忧国忧民的,毕竟少之又少,让人敬仰。
平凡的我,吃饱饭,遨游书海,体会文字的乐趣,已经是福。
体制内的,不必多说,不然也不会那么多人想往里走。在我们粤北小县城,进体制内,是一件脸上很有光彩的事。收入稳定,工作体面,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已经是很不错的生活了。
想要进去,那就发个狠心,考考考去吧!
否则,吃不了学习的苦,就只能多吃生活的苦了。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有些受不得约束的,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或许在城外待着,也觉得自在。
我有一同学,读师范,毕业没多久,正好市里一重点中学招聘,投了简历,竟通过了。之后边工作边考研,现在工作更安稳,十几年下来,自己买了两套房一个商铺,两辆车……想要穷,对她来说,真挺难的。
村里,有一对非常低调的夫妇。
一般农村,哪个不串串门,东家长西家短的,消磨时光。他们不,几乎见不到他们跟人闲聊的身影。
他们的第一桶金也是送煤气。现在都用天然气,送煤气已经是夕阳产业了。十几二十年前,那可养活养好了很多家庭的好行当。那时不限号,燕郊进出北京很方便,很多本地人,就往北京城的大小饭店送煤气。那种煤气罐比家用的大了得有两倍,勤恳的实诚的,总不缺主顾,每天来来往往,一车又一车,赚取着差价,省吃俭用,慢慢的便有了积蓄。
接下来,他们在步行街买了间商铺。那商铺,买的时候便宜,想当初,燕郊房价也才八九百,涨到最高四万多的,这利润,挺吓人的。
商铺的租金,涨啊涨,到后来,一年二三十万租金已经成了常态。
他们家一儿一女,女儿嫁的人家不错。前两年,儿子也成家了。大学毕业,进了天津一家国企。那小伙子一表人才,做事做人也踏实,后来和上司的闺女谈恋爱(确切的说,是丈母娘牵线搭桥了)。谈婚论嫁时,这对低调的父母,花两百多万一次性付清给儿子买了两百多平的大婚房。
他们家儿子的丈母娘,退休前,用尽人脉,给他铺好了路子。
我说这事,并不是说有钱万能,其实是想说,普通人,家庭财富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毕竟不是人人都是李嘉诚,能从店小二到首富,其实他也受惠于他的妻子庄明月不是?
一代人开始积累,地基打好了,房子才能想盖多高盖多高。有了经济基础,往后的孩子们,想要个性发展,可能性才能比较高哇。
村里那两口子,原本是普通农民,但他们比一般人能吃苦,人品也正,踏踏实实把时间都花在小本买卖上,孩子们有样学样,也能吃苦耐劳,一个家,这样质朴的家风就传下去了。
至于他家孩子后来遇到什么,有什么样的际遇,那又是后话了,毕竟这个社会远比我想的复杂,很多人情世故,几千年的传统,已经根深蒂固了,不是谁说想改,就能改得掉的。
就在我们这个小镇,几十上百万外来人口,央企国企三甲医院大中院校,很多都是靠自己努力读书读出来的,当然也不少靠着一份凉皮凉面,一份凉拌菜,慢慢有了家业的,孩子接受教育,慢慢的又有了不一样的发展。
虽然其实未必真的公平,但我还是很喜欢那句话:“职业无贵贱”,靠自己,从来都不丢人。
像是村里那出了名的酒鬼,那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老婆可以跑,只是可怜了孩子。
那成天为了某一个家庭成员出去烂赌,家里日日鸡犬不宁的,正常的日子都过不上,不穷才怪!
关键是,孩子还容易行差踏错,上梁不正下梁歪呀!
一个人,受得了气,做得好事,人品不赖,勤勤恳恳,有想法会思考肯专研能自律,边走边提升思维和行动力,好运女神又偶尔帮衬一下,恭喜你哈,不管出身怎样,不管你现在穷得怎样的掀不开锅(要不是创业,应该不至于),做你该做的,坚持坚持再坚持,将来的你,肯定是会跟穷拜拜的。
至于犯了懒癌,脾气太大性子太拧,只看眼前,对各种新生事物百般横眉冷对,只会梦想迈不开行动步子的,有各种不良嗜好酗酒赌博等等的,机会和运气,也是通人性会挑人的,世上那么多优秀的努力的,财富凭什么青睐你?
能改的改改,能变的变变,慢慢准备好了,人生财富的转折,或许正如辛弃疾所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