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节选
【原典】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注日:“色有靳吝,有功者沮,项羽之刓印是也。失其本望。刘璋迎刘备icon而反拒之是也。”
王氏日:“嘉言美色,抚感其劳;高名重爵,劝赏其功。赏人其间,口无知感之言,面有怪恨之怒。然加以厚爵,终无喜乐之心,必起怨离之志。心不诚实,人无敬信之意;言语虚诈,必招怪恨之忽怨。欢喜其间,多许人之财物,后悔悭吝;却行少与,返招怪恨;再后言语,人不听信。·
【译文】
奖赏属下时吝啬小气,会令人沮丧、失望;许诺多,实际兑现少,必然招致众人的埋怨;起初热情欢迎,之后又将人拒之千里的做法,必然会使双方的情义断绝。
【释评】
奖赏是一门艺术。对于下级而言,并非所有的奖赏都是激励。如果领导者在奖赏中不公平,对赏的时机把握不当,反而会将好事变成坏事。一般说来,要做到正确奖赏有几项基本要求。首先,上下能共享成就。如果领导者将所有的功劳业绩都揽在自己身上,属下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受挫,最终会导致上下离心。
如越王勾践用范、文种灭吴称霸。后勾践于会稽大宴群臣,满座皆欢,只有勾践面无喜色。座下的范蠡见了便叹:“越王不想将吴的功绩与臣下共享。他日越王必会对当初的功臣产生疑忌。” 第二天,范蠡便乘扁舟入五湖而去。与大家分享劳动成果就是所谓的“与天下齐利”。其实下级的成果就是上司的收获。与下级共享成果,对上司不会有丝毫损失,对下级则是莫大的激励,他们工作也会更积极主动。因此,一个乐于分享成果的领导者,一个有“与天下齐利”精神的人,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当年项羽进关中后,一路上杀死秦降军二十多万,屠杀咸阳人民无数,杀死秦降王子婴。烧宫室,杀兵士,抢夺财宝和妇女,使秦民大失所望,由此也埋下了失败的种子。但刘邦能做到与秦民“约法三章”,“与天下齐利”,争得了民心,最终问鼎中原。从刘邦、项羽不同的利益分享方式而引发的不同人生结局可知,居上位者应当对“与天下齐利”有更进一层的领悟。
总之,领导者成就功业时,别忘了为你打下江山的下属,设法让他们分享你的利益,让他们也有所晋升,或得到一些奖励,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关心。此外,领导者还要注意及时兑现承诺。信誉是人无形的财富,“多许少愿”,会削弱人们对你的信任。因此,许下承诺就要兑现,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处理好君臣关系、树立自己威信的原则。
可是,不少上司所做的最精糕的一件事就是轻易许诺,可又偏偏不珍惜这一诺千金的价值,在听觉与视觉上满足了下属的希望之后,又给下属留下了漫长的等待与终无音讯可闻的失望。这种轻易许诺而又没有想到按时兑现的习惯,是一个组织内部关系最可怕的腐蚀剂。而诺言的承兑让所有等待许久的人有一种心满意足的喜悦,更坚定了他们未来就在手中的信念。领导者也将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那些向领导的手不再是讨要报偿的大手,而是助领导者发达的有力臂膀。
难以实现的诺言则比谎言更可怕,它骗取了人们的真心。一员工有了不信任领导者的心态,领导者的权威便消失了。赤裸裸的雇佣关系会让领导者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由僵硬的人际关系构成的组织环境之中,无益于公司的发展。
最后,领导者还要注意在物质上给予下属激励,切不可“薄施厚望”,对他们过多要求而忽略了他们最基本的需要。合理的物质奖励才是激励下属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素书》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