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英国侦探剧真敢拍
俗话说,要逼格看英剧,要节奏看美剧。
可是现代人嘛,Sir懂。
你又想要逼格,又想节奏快……
有这么两全其美的事?
呵呵……几乎没有。
但!
这几天还真给Sir挖出一部。
要逼格有逼格——对白有腔调,纯正英伦范儿。
要剧情有剧情——人物关系千丝万缕,偏偏还都扯得上关系,互相推动妙趣横生,验证了强大的编剧力。
这部颇有蝴蝶效应气质的英国侦破剧,Sir昨晚一口气连刷四集——
《连带伤害》
Collateral
故事从一间披萨店开始。
深夜了,一家伦敦平民区的披萨店,仍然生意火爆。
经理劳拉忙得火上浇油,连外卖仔都使唤不过来。
外卖小哥阿卜杜拉(山姆·奥图 饰)好容易抢到一单,赶紧发动摩托上路。
刚收完钱,一出门……枪声大响,一共三枪,枪枪要害。
Sir一看表,才演了3分15秒!
不光是节奏快,编剧胆子更不小。
一开始就敢暴露凶手的脸——
穿着黑色运动服的神秘女人,匆匆走过大桥,一扬手,枪扔到河里。
接着,她脱掉了所有衣服,仔细包好,佯作无意地丢进路过的垃圾车。
好嘛……证据一件也没了。
后面身份一揭露,果然是专业人士。既然凶手都露面了,按套路,下面该警察追击了?
就不。
《连带伤害》并不急着整出什么刺激的抓捕戏,而是继续有条不紊地讲故事。
往后看,更有意思的事陆续发生:
凶手没疑点,相关的普通人倒各个心怀鬼胎。
枪击案现场唯一的目击者,是个亚裔女孩。
她明明看到了凶手,却对警察语焉不详,还谎报自己的姓名和住址。
点外卖的单亲妈妈,听到枪声看了一眼,居然转头就关了门。
她一关门,镜头直接转到一位女牧师,也关上了门。
女牧师坐在教堂里叹着不知道什么气,而照在女牧师脸上的灯光,又直接连到了本剧主角——女警察家里的窗。
一开篇就用行云流水的剪辑,将一些看似无关系的角色,像串珠一样串连起来。
不要以为就这几个角色,不够你烧脑。
《连带伤害》第一层烧脑的地方在于——
庞大的人物数量。
海报上,全是“涉案”演员。一群群头像分成了6份。
实际呢?Sir数了下,短短4集就至少出现了17个相关人物。
不怕你脸盲,编剧就是有这个本事,讲述精彩的细节,帮你全部记住。
是,这些人貌似无关,实际居然都和枪击案有关。
这就要说到《连带伤害》第二层烧脑的地方——
步步设疑的人物关系。
刚才说到光打到了女主,女警察凯普(凯瑞·穆里根 饰)的卧室。
报案电话响了——这是警察介入的第一时间。她立刻开始调查,发现与外卖小哥有直接关联的一共4人(间接的还不止)。
点外卖的女人凯伦、被替换的外卖小哥麦克、换订单的店主劳里、亚裔目击者琳,外加死者的两个妹妹也得调查……
在女警不知情的情况下,本剧的上帝视角,显示了每个人可能都有问题。
凯伦(比莉·派佩 饰)每周都会在同一时间点披萨,每次都要“特殊配菜”,搞得跟对暗号似的——诡异不?
而且,她拿到披萨也不吃,就随手一扔。
披萨店经理劳拉(海莉·斯奎尔斯 饰)嘴上说送披萨是轮班制,转头又说“我让谁去就谁去”,所以死者阿卜杜拉纯属因为她的“好心”才接了这单。
这么巧合?也诡异吧?
被替换的外卖小哥叫麦克,他看似躲过一劫,其实呢?
本来这单就该他送。
因为他还有一份“兼职”,点餐女人要的“特殊配菜”,正是他卖的大麻。
死者呢,也诡异,是个敏感的“外地人”。于是,女警找到了外国人死者阿卜杜拉的住所——
一所黑车库,里面睡了两个“黑移民”。
这是死者的两个妹妹,女警以为她们不会英语……还很耐心地向她们解释案件。
可一隔天,两个妹妹其中一个,就用流利的英语开始与其他人对话!
一个人物出场,立马挖一个坑。
编剧用这种大撒网的手法,搞得观众的悬念立马分裂出很多个。
喂!“抓凶手”到底还是不是最大的悬念啊啊啊???
就在你被这些悬念折磨得欲罢不能时,编剧又抛出了第三层烧脑的地方——
人物环境(尤其是女性所处的环境)。
导演大有用意地使用了三种视觉处理。
第一种,模糊。
女警凯普,经常会被镜头置于模糊之中。
这种模糊,绝不是为了学王家卫……也不止是掩盖她6个月的身孕,而在于突出女性受到的歧视。
本剧其实一直在有意掩盖凯普的女性特征(甚至导演会要求演员,整部剧都不能落一滴泪)。
动作,设计得干脆利落;台词,一句客套没有,每句都直切重点。
你看她驱赶记者时厉害的样子(大概4秒不到)——
《伦敦晚旗报》记者想进入案发现场,她拦着:
怎么,《伦敦晚旗报》就可以搅乱犯罪现场吗
注意她的用词是恶狠狠的f**k up(不是disrupt也不是mess up),这就是不留情面地让人家滚。
记者不依不饶:“但这是一起穆斯林谋杀案。”
她下一句呢?又继续戳人家:
不,谋杀就是谋杀
我知道媒体想往哪个方向引导
潜台词分明就是:看透了你的把戏!赶紧滚!
只用三句话,直接解决问题,顺便凸显人物性格。
但就算如此,她仍被男同事不断夹枪带炮地揶揄,比如diss她的能力,调侃她需要睡眠,怀疑她不眠不休破案的用心……
第二种,鸟瞰。
这种居高临下的镜头,常常用于女牧师简(妮可拉·沃克 饰),让她像一头困兽,映射出女性地位的低下。
简为什么会被歧视?
身为一个神职人员,她与目击者(亚裔女孩)琳保持着同性关系,而琳的涉案,必然会将她的私生活置于公众目光之下。
主教,会逼迫她;教会教条,会约束她;还有来自社会各种异样的眼光,也会投向她。她是牧师,但她连自己都无法救赎。
最后一个视觉,偷窥。
这种镜头被多次用于凶手——那个女军官身上。
她曾经在国外执行任务,因战友在身旁炸死而患上创伤后遗症。
可回国后,生活依然没有饶过她。
上司不敲门就看她换衣服。用她的秘密,勒索她上床。
看到这里你明白没?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装B侦破片。
开始的凶手,也不是编剧真正想挖出的“罪犯”。
编剧心中的“罪犯”,另有其人。
当“加害者”变成“受害者”,当无辜的平民开始畏惧、恐慌,观众才渐渐发现那些藏在身边的“隐形凶手”。
那普通人呢,他们到底有没有“罪”?
也有。
披萨店经理之所以换单,因为钱。
披萨店被政府逼关门,她只能违法营业;家里有个病得快死的老母,只有她赡养。
外卖仔麦克之所以贩毒,也因为钱。
现实中,脱欧后的英国经济问题相当严峻。数据显示,虽然脱欧后英国失业率创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4.4%),实际工资却下降了0.5%。
换句话说,工作基本找得到,但人家已经很久没涨工资了!
说起来很像段子,但“省钱、积蓄”这个本来中国人最擅长的事儿,确实已经成了英国家庭的日常话题。
于是对底层人士来说,生存,突然需要不择手段了。
本国人如此,外国人更糟。
遇害的阿卜杜拉和妹妹们,都是偷渡的叙利亚难民;
目击者琳之所以造假,是因为她的护照过期了。
移民(难民)和LGBT,都是令英国头痛的大问题(很多人认为难民问题就是英国脱欧的最大原因)。
根据YouGov调查显示,70%英国人认为,过去10年迁入的移民实在太多。
就算不提对公共服务、国民福利的不利影响,光是恐怖袭击的危机就已经让本国人难以忍受。
一堆问题,英国人心里很慌。
女性平权、经济困难、难民(移民)涌入、LGBT……导演用各种镜头,深怕你感觉不到大环境下他们的种种迷茫。
很多角色,常被置于画面一角,营造出被环境压迫的绝望。
所以,这其实不是一部侦破剧,反而是一部社会剧。
错综复杂的人物困境,互相关联的命运,充满现实暗示的运镜……
在惊叹于很久没看到这么充满野心的作品之时,Sir也不由慨叹一把。
看来,即使逼格有范儿如英国,也逃不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老话。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zimuzu网站搜“连带伤害”就有
编辑助理:库布里没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