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求学记(之二)
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 天气:雨
昨天中午吃过午饭的时候,女儿给我打来电话,语气有点严肃:“妈妈,你现在有事吗?没有事的话我非常正式地和你说件事!”
吓了我一跳,记忆中,她用这样的态度和我说话,好像还是第一次:“我不想上语文课了,我和西西商量过了,我们两个人都不准备上了。语文老师上课让学生念答案,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错,她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学阅读是希望能学会答题技巧,可不是来听答案的!我们俩已经和栖玺妈妈打过电话了,一会儿阿姨会来和你商量这件事的。”
呵,厉害了,我的丫头!她从小就是个有主见的孩子,现在更是了不得了,即使我把老师夸得再好,她们都是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我要学会的是尊重她的选择,而不是粗暴地拒绝。果然,后面她还有的理由:
“我每天都睡不醒,特别是下午的数学课,困得都听不进去,没办法,我都是站起来听的。你把语文给我停了,我休息好了,对其他课的学习也有好处啊。”
说得还挺有道理的,我暗暗点赞,确实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中午只有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没有周末,连轴转的学习,大人都受不了,何况她们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呢?
听到女儿说她的数学课都是站着听的,心里猛的一阵心酸,我也是老师,经常会遇到一些上课站着听的学生,原因就是因为困,在大学里,一般能够主动站着听课的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看到女儿也是这样,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满足。
有这样积极努力的态度,结果已经不重要了,现在的人,把重点更多的关注在结果上,而忽视了逐梦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美好,相比较结果而言,我更愿意看到孩子在努力中,一天天看到更好的自己。
昨天晚上接到女儿的时候,感觉状态比前一天要好一些,回到家里,完成了所有作业后才睡觉,那个时候,已经是半夜十一点多,躺在床上的她,很快进入了梦乡,梦里应该有她可爱的洋娃娃。
中午和大学同学聊天,说起了她今年小升初的女儿,因为不适应考试的题型,结果不是很好。本来非一类学校不上的她,竟然两个学校都没有录取,这就意味着她不得不选择公办学校。
同学伤心地说,看到孩子哭得梨花带雨,她的心也跟着痛。女儿不属于那种很聪明的人,但是非常努力踏实,考成这个样子,真不是她这个年纪能够接受的。
这让我想起女儿的小学同学,本来在班里排名第一,最后竟然连一个二类的初中都没有考上,她和大徐同学的女儿一样,都属于那种稳稳当当的女孩子,做常规题非常好,但是一遇到灵活的题目时,可能连题都没有读懂。
这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差别。
这些年民办学校的异军突起,让公立初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孩子们大多参加小升初考试,挤破头都要进入那几个一类的学校读书,可是录取名额就那么多,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们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家长们的焦虑如同瘟疫一样在迅速地蔓延着。
前几年报补习班还可以,因为考的东西虽然超前,但是还是能让人读懂的题目。改革是从女儿小升初的时候开始的,那年取消了奥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看似很复杂但是理解了就很简单的题目,其中不乏各种小技巧,恰好就适应了女儿这种精灵古怪的孩子。
所以,女儿的考试成绩出乎意料地好。数学和英语满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语文和综合素质,考查的更多的是孩子平时的知识积累,这些都不是能靠着在补习班的突击能够学来的,文学素养的沉淀需要的是日积月累。
此刻我眼前出现的是小升初的最后三个月,女儿伏案苦读的身影,而如今两年的时光过去了,进入初三暑假,她仿佛变了一个人:早上不再睡懒觉,学习很自觉,手机也主动上交了,还能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让我吃惊的是,以前连门都懒得出的她,晚上竟然主动跟着我下楼跑步跳绳,那么炎热的天气,谁都知道待在空调屋里更舒服,可是看着大汗漓淋之后满面红光的女儿,发觉到不断努力改变自己的状态其实才是最美丽的青春。
加油,亲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