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2017-10-20  本文已影响13人  凤西
非暴力沟通·马歇尔

2017/10/24此书已经接近尾声,全书的重点在于要关注需要,需要是否被满足。甚至出现问题,跟人要吵架时,还是要关注自己的需要。

想象中一个人本来要跟人吵架,突然自己一个人默默念着是自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感觉有点类似打不过的自我安慰,这点要实施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当然,你默默地感受还好,像书中那样一生气就要掏出纸条那个事例就有些过了。不过对自己最亲近的爱人和家人,怎么都不为过,拿纸条我是可以忍受的。

不过对一般那种过分的人,还是要适当地表示愤怒才行,太过温柔不见得是好事。

特别是学校小孩子的霸凌问题上,可能还是主张孩子在不主动欺负人上,好好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利才对,做父母的要关注小孩的感受需求,做ta强有力的后盾才行。

不过书中提到的,跟人聊天时关注他人的需要,或表达自己的需要,不去责备人这种方式,觉得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关于他人,全身心倾听,引导出对方的所感所想,并引导出对方的需要,让人感觉被理解。

比如,我妹前两天跟我抱怨我妈,然后我给她讲了一大堆道理,到后来,只见我微信信息好多条,她只有一条“知道了”,我就知道,她并不需要人给她讲道理,她只想让人倾听而已。

对于自己,感受自己的情绪,关注自己的需要,理解钱不是需要是满足需要的策略,不用太在乎别人是否喜欢你,感受生命的成长,做自己的本性,可以真正了解自己,人际关系也轻松。

感受情绪,控制情绪,感知自己,了解自己真实需求。

沟通三大原则

1.观察 “当我...”,“当你..”

2.感受 “我感到...”,“你感到...”

3.需要 “因为我需要/看重...”,“因为你需要...”

4.请求 “你是否愿意...”,“所以,你想...”

所以是勇敢直接了当的说出自己的需求吧

  1. 观察 客观

If 表达=观察+评论,结果=only 评论被听到

  1. 感受

我感到...是因为...
eg.1
“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我感到...是因为...
引导对方生气愤怒的原因

3.表达需要,请求

不得不= 回避,推卸责任

①不是要表达不愿意,更要明确提出自己的需求

②越具体越好,避免含糊不清,抽象

eg.1
与其说“我要自由”,不如说,“不论我要做什么,我希望你都能点头赞同”

eg.2
经理对员工说:“我希望你们和我在一起时,不要有什么压力,什么话都可以说。”可以换为“你们是否可以告诉我,我怎样做,你们在和我谈话时才能放得开?”

eg.3
一对夫妇坐火车急着赶飞机
丈夫:从未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
妻子不知所措,什么话也没说。
丈夫没有得到回应,又大声说了一遍。
太太:这速度由程序控制的。
丈夫不满意,又大声嚷火车慢。
妻子火了,那你想干嘛,要我去推火车啊。

这个对话,会心一笑吧
丈夫,不表达自己的需求,即,被人理解,妻子可以顺着他说,你是怕误机吗?
不明确提出需求让人猜,费心神

请求不是命令

If 请求成了对他人的要求,一旦未被满足,我们就容易去责怪他人

个人成长3阶段
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爱自己

1.避免责备教训强迫自己

必须****应该
=自己别为选择,无奈沮丧又让人不甘,让人羞愧,内疚
=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求

  1. 专注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总结: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

如果我们致力于满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

如何练习爱自己

①列清单 关于无趣却不得不做的事

②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是因为你选择了做这些,在list前加入“我选择做”

③找出动机

完成句式“我选择做...是因为...” 找到真正的原因

如果这个原因无关紧要,可drop
比如,钱,不是需要,而是达到需求的一个策略。

比如,为了得到他人的喜爱。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我们费尽心思、委曲求全。这是很可悲的。实际上,如果我们的行为只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他们的感激也是在给我们确认:我们的行为有益于他们的生活。一旦如愿活出对生命的爱,我们所体会到的欢乐是他人的赞同永远无法给予的。

合理表达生气,愤怒

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是因为他们...

指责他人有时可以使我们达到目的——出于害怕、内疚或惭愧,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表达感激

避免单纯用,你真好你真棒

被表扬的人,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让你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以及这激发了你怎样的情感,比单纯的棒更能共鸣。

文中例子“马歇尔,当你提到这两个观点时,我很欣喜,感到将来有盼头了,我一直在寻找和儿子沟通的办法,这两个观点给我很大的启发。”

听到赞扬时

①自我膨胀,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
②假谦虚,否定别人的欣赏。
意识到我的能力是生命赋予给我的,就不会出现①②?
可以询问表达了哪些需求。

多留意积极面,并表达感激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