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悟》为政 第二十、二十一章
[原文]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
季康子问:要使民众敬其上,忠诚又能互相劝勉,应该怎么做?先生回答:你能庄重的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敬重你,你能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就会对你尽忠,提拔好人,教导能力不足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劝勉。
季康子:季孙肥,鲁国大夫,哀公时正卿,是当时鲁国政治上最有权力的人,康是他的谥号。
忠以劝:以,作连词用,及的意思。劝,劝勉的意思。
庄:容貌端严。
[愚悟]
本章与上章哀公所问,其实是同一个问题,都是关于如何治理民众的,只是季康子问的更具体些,夫子回答的也更具体、针对性更强。两章夫子回答的虽有差异,但都有由己及人,则治自至的意思。是啊!若想管好别人,当须管好自己,己不正,如何正人?这也符合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
临之以庄,上对下称为临。在上位的人能够庄重,则在下位的人自然能肃敬。试想,领导容貌端庄,下属还敢随便造次吗?当然,庄重不是让你一脸严肃、高不可攀的样子,否则又将有失偏颇了。能孝于亲,慈爱幼小,则在上位之人必有德,有德之人又能惠及大众,反过来,民众又怎会不爱戴,不忠心于他呢?举善而教不能,善者,实如上章直者、贤者,能使贤者在位,不能者有人教导,上下关系自然和谐融洽,努力其事。
春秋时期,鲁国的国政有很长时间,为孟孙氏(仲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所专,其中又以季孙氏势力最强。因为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称为三桓,三桓专鲁政,家臣又专三桓之政,典型代表如季孙氏家臣——阳虎。哀公时,季康子执政,或因时政而有此一问,夫子却告诉他,从自己做起,或有暗示季康子应当尊君不僭礼,倘若自己都不尊上,下属又怎么会尊敬你呢?人心可是相通的,上梁不正,下梁自然会歪。
当然,论而扩之,这里的上、下两者,可以是相对的,即上者有时也是下者,下者有时也是上者。如此,大家皆可受教而有所发。
[原文]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
有人对先生说:你为什么不从政?先生说:《书》上说:孝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也是从政啊!你认为如何做才算从政呢?
或:有人。
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什么,为什么的意思。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以下三句是《尚书》逸文,出自《君陈》篇,但不是原文引用。其中第三句倒底算不算引用,一直有争议。此作引文用。施,延及,影响。政,有两种解说。一说以事言,政事也;一说以人言,当政者也。两说皆通,今从前说,这样,前后的政意思就一致了。
[愚悟]
本章对话,有人以为是定公初年的事,当时夫子不仕,或有难言之隐,所以托以此告之。夫子虽以此为托词,但为政的要理却说的一点没错。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身修、家齐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就是最基本的修身、齐家,所以能为一家之政,推而广之,也是为政,并非一定要身居官位才能为政。这或许异于许多人的为政观念。当然,这只是儒家为政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如果没有不得已的情况,还是要不断努力前进,以天下为己任,造福民众。
从本章也可以看出,儒家虽重政治,但更重人道,人道是儒家政治学说的基石,如果失人道,就谈不上为政了。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