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主席诗词的笔记

重读主席诗词(7)

2020-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ReelRed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〇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不知道为什么,读到主席这首词,脑海中竟然瞬间闪现出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其中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也不知道主席当时写这首《如梦令》时,有没有我相同的联想。

不过诗人创作这首《如梦令·元旦》之时,是重回领导岗位几个月之际,正是意气风发充满了革命激情的时候,而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的写作背景,是在他六十一岁,去世前两个月,垂垂老矣之时。此二人心境反差很大,我有这样的闪念,简直是匪夷所思。

回到主题。1929年11月,主席重回前委主持工作。12月,红四军“九大”在闽西古田镇召开,会上通过了主席起草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通过此次会议,红军领导层的思想达到了空前统一,团结得更加紧密了。然而在会议还在进行之时,蒋介石组织的三省“会剿”已经开始,因此在12月30日古田会议结束的时候,红军立即决定进行战略转移,绕到敌人后方去。1930年元旦之际,红四军开始从闽西向江西转移,1月24日,四个纵队在赣南胜利会师,诗人心花怒放,写下了这首《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这两句诗精练简短,三个地名用顿号隔开,表现了红军行军的紧张急促和高昂的斗志,路隘林深苔滑又是三个排比词,将行军路途的艰难和隐秘非常形象的展现在我们眼前,读来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今日指的是元旦,突出了题目,更是预示着新年新气象,红军在新的一年里,将要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直指武夷山下”,既是交待了行军的目的地,又体现了红军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两句写出了红军完成转移之后,胜利会师的动人场面。“山下、山下”两个叠词,既是格律的要求,又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们完成战略转移之后的愉悦心情。“风展红旗如画”这一句,诗人又充分表达了对大好革命形势的赞赏。

主席的诗词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革命的乐观主义和浪漫情怀无处不在,无论是革命处于高潮还是低潮时期,它们始终存在。这种精神和情怀,也是一个伟大而成功的革命家所必须具备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