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说】敏捷试点团队:天选之子 or 拍脑袋的决策?
大多数打算做敏捷转型的大型组织最开始对待变革的态度都是谨慎而小心的,在和他们接触的前期过程中,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可以挑选一个团队来进行试点么?
天选之子.png
久而久之,有些咨询公司在进行咨询方案规划的时候,入场前准备清单中甚至都列出了需要确认试点团队的准备事项。
那该如何来挑选敏捷试点团队呢?
ACP中给出了一个看似很科学的敏捷适用性筛选工具,Boehm和Turner采用DSDM和Crystal方法中的一些元素来开发了一种评估模型。
模型中主要是考虑了三个主要的类别来评估组织和项目属性:
- 文化:是否具有支持该方法并已建立信任的团队环境?
- 团队:适当规模的团队是否能在采取敏捷后取得成功?成员是否能够获取成功所需的技术以及业务代表联系渠道?
- 项目:变更速度极快?增量交付可行?项目关键性如何?
模型最后的展示如下图所示:
敏捷方法适用性模型.png
该模型的使用其实还包含了前置的一个步骤:
联系干系人分组对以上模型的不同方面进行打分。分组讨论并同意是最能准确反映问题主观评估的分数。
打分时有依据以下的原则:
- 仅在问题的开始、中间和最终点能有确切答案的分别代表1分、5分和10分。
- 在“差不多选1,但不绝对”处使用2.
- 答案在5和10间的某处时使用7分
此评估模型更多的是类似于一个讨论工具-观点是主观性的,可能没有真正最准确的答案。
接下来我们看看评估模型中的问题,对于10个问题都有类似下方从1到10的评估项
文化-支持.png
- 支持
问题:发起人是否了解并支持在该项目中使用敏捷方法
-
团队信任度
问题: 考虑与团队合作的发起人和业务代表的态度, -
团队决策能力
问题:团队是否可以自主做出有关如何实施工作方面的本地决策? -
团队规模
可以使用的量表:19=1;1020=2;2130=3;3145=4;4660-5;6180=6;81110=7;111150=8;151~200=9;201+=10. -
经验水平
期望是每个角色至少有一名有经验的人员 -
业务/客户联系
问题:团队每天是否能联系到至少一名业务/客户代表以询问问题和获取反馈? -
变更可能性
问题:每月需求变更或发现新需求的可能性是多少? -
产品或服务关键性
问题:评估产品或服务的关键性,也考虑因可能的缺陷导致的损失,确定失败可能的后果。 -
增量交付
问题: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按比例构建和评估
上述的模型看起来有一定的可行性,从实际的经验中来看,敏捷试点团队其实也可以简单一点从能力、意愿、影响三个方面来选择,如图:
敏捷方法适用性模型_CC先生.png
基本推荐原则是:
团队和干系人都有意愿,团队有能力,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性影响小的可选
从组织的敏捷性来说,每个团队都有自身的特色,这也是规模化组织敏捷转型常常碰到的难点。
选容易的团队先树立明星团队还是选困难的团队啃啃硬骨头这或许是我们下一个可以探讨的话题。
若是你遇到了选试点团队的困难,不知上面的两种模型有没有给你输入一些新的思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