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秋《被左右的独立思维》读书笔记及感悟
关于本书
第1章 先验
在争吵与辩论中,我们会本能地抛出能够证明自己正确、对方错误的证据。我们会明确表达自己的论据,摆出事实,自以为这些很有说服力。
而现实情况是:事实和逻辑并不是说服他人的最有效武器。
在所获信息与先前观点相符合的情况下,人们会改变自己的观点。
当你向某人提供新数据时,他们会迅速接受与其预设观念(又称之为先验观念)一致的证据,并且以批判的目光审视反证。
飞镖效应
向人们提供与其观点相悖的信息,会导致他们提出新的抗辩,进一步强化之前的看法,这也被称之为“飞镖效应"
自相矛盾的是,信息的极大丰富却让人们更加固执己见,因为要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资料易如反掌。
我们接收的信息实则经过了筛选,目的是符合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ps:淘宝和搜索引擎的页面推广,那个千人千面技术就是遵循的这个原理。
社会反馈循环
设想你发现了一款超棒的新产品,想要与朋友分享这一惊喜的发现,这样他们也能从中受益。
当我们和一大群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建议或者想法时,他们中有人会向其他人继续分享,然后这些人可能会再分享给其他人。由于社交网络错综复杂,最终这些观点会回到你这里,只不过你有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就是信息源。
“证实性偏见”
人们会无视自己反对的言论,欣然接受自己认同的言论。
道动机会影响推理能力
人类大脑之所以进化出推理能力并不是为了弄清真相,而是为了使别人相信我们才是对的。
你会采用能够有效支撑自己观点的方式,评估手中掌握的信息
影响我们形成新观念的因素有四个
以往的观念(这在学术上被称为先验)
对以往观念的信心
新的证据
对新证据的信心
固有观念很难改变,即便观念是错的,我们也常常固执己见
如何说服一个人改变自己的观点呢?
我们首先要考虑对方的想法。我们要想想对方的固有观念是什么?他们的动机是什么?
很少有观念是单独存在的,它们都与其他的观念和动机相互交错。
考虑其他人的固有观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如何以对对方最有说服力的方式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采用我们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方式
要想成功地改变他人的观念,我们需要找到共同的动机,在找到共同目标之后,我们接下来就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2章 情感
步调一致
不同个体的大脑起伏波动一致,爆发和平静同步,就连活动区域也一样,就好像他们的大脑被同步了一样。
同步性不仅出现在负责语言和听觉的大脑区域,而且还涉及有关人际交往、情感的产生和调节,以及让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感同身受的大脑区域
情感“劫持”了人脑的大部分,而且还能让大脑活动一致。
大脑的契合
“契合不是相互理解的产物,而是人们理解彼此的神经基础。”
饱满的情感是增进社会交往,促进相互理解,以此提高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人的情感极具感染力。
动之以情
我们似乎天生就有感知他人喜悦、痛苦和焦虑的能力
情感——从本质上讲,是身体对外界事物或内心想法的反应——由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其中承载了重要的信息
情感转移有两条主要途径
无意识的模仿
你可能经常听说人们如何模仿别人的姿势、声音和面部表情。
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这样做:如果你轻挑了眉毛,我很可能也会这样做;如果你喘气,我也有可能喘气
单纯对情感刺激的反应
由于恐惧的面部表情时常意味着周围存在令人惧怕的事物,因此我们会感到恐惧——这就好比在身后有人挥着一把巨大的斧子紧追不舍时,我们也会作出反应。
你的情感会自然流露,然后影响附近和远处的其他人
人的情感极具感染力,通过表达情感,我们能够影响他人的情感状态
第3章 动机
当大脑对刺激产生反应时,即时的奖励通常比未来的惩罚更管用
接近与回避法则
接近与回避法则说的是,人们会接近那些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人、物和事情,避免那些有害的事物。
我们期盼好事发生就一定会有所行动。
比起料到有坏事发生,我们在预计好事会发生时更有可能采用行动。
社交能力和乐观会对人的生活及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善于交际、乐观向上的人在生活中表现会更好。
眼前的快乐胜过将来的痛苦:我们越是觉得未来无法预知,就越不会为了将来的快乐而放弃眼前的享乐。
人人都是好为人师者
我们比较容易替别人想到可能会出现的消极后果,对自己却不见得如此。
大脑预见了灾难,从而我们便分享了对未来悲观的见解。
第4章 自主
缺乏控制感
大多数人在他们不能控制周围环境的时候,会变得紧张和焦虑。
为了能够影响别人,我们就要克制自身对控制感的需要,考虑其他人对控制力的需求
要想改变人们的行为,你就需要赋予他们控制感
增强人们对于自身处境的控制感,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服从规定。
赋予人们选择权,哪怕只是假设中的权利,那也足以增强人们的控制感,而控制感则会激发积极性
为什么我们喜欢得到控制权?
通常你自己选择的要比别人强加给你的更符合你的偏好和需求
那些我们能够掌控的环境对我们更有益。表现控制的一种方法是做选择
由于在做出选择后,我们经常能得到好的结局,因此我们会将选择与回报联系起来,而这种联系会让我们觉得选择本身也是有意义的——选择成了我们所追求和享受的东西
只是赋予人们责任和选择并不够——还得让他们知道他们对此实行了控制
客观现实其实并不是重点,感知才是关键所在
鼓励自我创造是让人们更加快乐、健康和幸福的好方法。让人们采取行动的最佳方式是,赋予别人控制权,哪怕只是让对方感觉得到了控制权。
第5章 好奇心
为什么人们会有好奇心?
信息鸿沟
减少不确定性产生的不愉快感受。尽管获得信息不能带来任何好处,但他们还是想要填补信息鸿沟。
那些标题党正是利用人们脑海中的知识空白,创造了信息鸿沟。
信息的确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因为事前了解信息能让我们更好地做决策
万能法则
这个法则就是有信息比无知强,信息几乎和水一样重要。
感觉良好的因素
你所知道的不仅影响了你的决定,而且还会左右你的情感。这是因为信息塑造了信念,同时信念又会对幸福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不仅会主动获取奖赏、避免伤痛,而且他们也相信自己能够获取奖赏、避免伤痛。
信念与现实一样都能让人快乐或悲伤。凭借生平因知道某件事而或悲伤或欢喜的经验,我们学会了信息会对情绪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调解情绪
人们倾向于知道在他们看来能使自己感觉良好的信息,因此比起坏消息,人们更愿意寻找好消息
其他条件都一样时,人们倾向于接收能带来希望的信息,同时会避开使其痛苦的信息。这是因为信息会影响人的信念,而信念会影响人的幸福。
第6章 心态
集体歇斯底里
某个人的症状或行为在本人无意识的情况下引发其他人的恐慌,致使其他人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因此引发了多米诺效应。
只有在特定环境下,人们才会“患上”莫须有的疾病。
几秒之间,压力就能改变你的思考方式,改变你的决策方式,改变你的行为方式。它会改变你受到周围人影响的方式。
不仅压力这样的负面情绪会改变人们的思维和决策,正面情绪也会影响我们做出不同选择。
意想不到的好事发生时,人们会更愿意买彩票。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运气,更加愿意去冒险。
影响力不只关乎消息本身或者施加影响的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接受信息者的心理状态
人们的情绪能够彻底改变他们的思维、决策以及应对措施。
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人们会优先处理特殊的信息。这个原则非常重要,你应该将它牢记在心。
一个人的情感状态会影响其对你所传达信息的反应。我们要使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与对方的心理状态相匹配
第7章 其他因素一
期望会促成自我实现
我们自以为独一无二的个性可能只是幻觉而已。
对社会学习的冲动
人类大脑天生就能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知识
我们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学习。我们模仿、吸收并接受,我们做这件事时经常是无意识的。这种机制的优势是学习不必仅限于我们自己的经验,我们还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知识或技能。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学得更快,不必经历试错的缓慢过程。
我们有意识地想要追求个性,再加上无意识间我们会向其他人学习,这致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同的“差异”决策上。
人类最基本的欲望——既要独一无二,又要跟上潮流
人们不仅会观察你的选择,也会观察你做出某种选择后带来的结果。
吸取他人的教训与从自身经历中得到教益
心智理论
大脑天生会模仿其他人。我们自出生那一天起就开始模仿,我们会自动根据其他人的选择重新评估,我们的记忆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我们的神经元会解读身边所有人的不幸和成功。
第8章 其他因素二
生成集体“智慧”的简单规则和统计,在适宜的条件下同样也适用于个体
由于大多数人大脑的思维方式相似,因此我们会在同一个地方犯错
导致“群体的不智慧”的两种现象
人脑存在无意识产生偏见的趋势
无论是认知偏差还是决策和预测的失误,人类大脑虽然在逐步进化,但其至今仍保有无数的偏见。
人类的社会学习倾向
如果我们天生会借助他人提供的信息和线索了解真相,和所有人一样,你求助的这些人也怀有偏见,因而当人们聚在一起时,有时虚假的信息就会增加,由此产生的泡沫终究会破灭
后记总结与感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我选择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我想搞明白,是谁动了我的独立思维?
我一直很好奇: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明明我已经在去之前就列好购物清单,为什么每次出超市都会多买很多清单外的东西?
为什么有时候我做决定的时候,要先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再综合所有因素之后才做最终决定?我还是我吗?
为什么我毫不保留就会接纳别人的观点,再听到另外一个完全相反的观点说得也比较有道理的时候,我又转而接纳另外一种观点,这种墙头草毫无主见的行为,在气愤的同时,我也很苦恼。
总之,有很多我亟待解决的疑问促使我要翻开这本书读一下,来解决我的疑惑。
先验、情感、动机、自主、好奇心、心态和其他因素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阐述:人们自以为自主掌控着自己选择的一切,包括思维,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你并不是你,你只是千万普通大众之中的一员,你的选择会受到心态、动机、先前经验以及情感的影响。
这看似你自主选择的结果,其实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你觉得获得了所谓的自主掌控感,这其实是看起来稍微漂亮的假象而已。
既然知道了这些,那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就应该尽可能避免自己去踩这些坑,尽可能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的掌控。
但,你我皆凡人,避免不了会受到这些人类特有属性的影响,在夺回自己自主掌控的过程中,这将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