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对读书哲思

闲谈集 | 佛祖,你懂量子力学吗?

2016-08-25  本文已影响1305人  群山
闲谈集 | 佛祖,你懂量子力学吗?

牛顿的经典力学,可以近乎完美地解释宏观世界发生的事情。你在一张台球桌上用球杆推球,运用牛顿的力学原理,能推导出那颗球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若把那颗球看成原子,或者比原子更小的某种基本粒子,那么我们的大千世界就是由无数颗这样的台球组成,于是,大到星球的运行,小到地球上的人类行为,乃至细菌的一举一动,都是命中注定的事。你下一顿饭吃什么,什么时候遇到你的真命天子,这都无需关心,因为经典力学,牛顿都已经帮你设定好了。

当然,牛顿后来为了寻找打出第一杆球的人,转向了神学。那个在宇宙大爆炸时刻推出第一杆的,人们认为是上帝。然而上帝打完了那一杆球就退休了。接下来的工作,上帝说,让牛顿来。

但我们现在知道,牛顿定律只是一种近似正确的理论,因为它并不适用于微观领域。在那个神秘领域充当主宰的,是量子力学。

影片《星际穿越》的主人公乘坐接近光速的飞船星际航行,当他返回家园时,发现自己的女儿比他还要年老得多。相对论告诉我们,一个快速移动物体经历的时间,要比静止参照系中时钟显示的时间慢。这是不是有点难懂?不,比起量子力学,是小巫见大巫。

量子力学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理论,试举几例。

第一个,观察创造实在。意思是: 微观物体本身并非真实的东西,是你的观察创造了它们。我们看不到原子尺度的东西,更加触摸不到,你能观察到的只有一束光,或者某架探测器的一个响动。我们知道,宏观物体是由微观粒子组成,如果微观粒子由观察产生,那么合乎逻辑的理解,宏观物体也应当如此。爱因斯坦对此不以为然,他讽刺道,“我想即使我不看它,月球也还是在那里。”就这个问题,他跟玻尔争论了一辈子,最后谁也没说服谁。爱因斯坦认为“上帝不掷骰子”,而玻尔建议他不要告诉上帝应该怎么做。

第二个,现实世界的不可分性。可分性是指,我们能够分开两个对象,使得其中一个对象上发生的事情绝不会影响另一个对象的行为。但量子力学否认这一点。“蝴蝶效应”说,南半球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有可能在北半球的海面掀起一场风暴。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孪态光子”,当你观察到其中一个光子的偏振方向,另一个光子,即便位于无限远处,也会即时选择相同的偏振向。在爱因斯坦看来,这种无需实际物理力参与而发生的相互影响是“幽灵作用”。但按照量子力学的标准解释,这是一种“纠缠”。

佛陀,释迦族的圣人,在佛教徒心目中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不像基督教的上帝全知全能,也没有通天彻地的神通,他只是觉悟了,参透了宇宙间最究竟的真理。他一生说法无算,后世弟子弘扬他的说法,延展出浩如烟海的佛典,这些佛典,一个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遍览。如果你偷懒,想从中挑选一部稍作了解,很多人估计会推荐《心经》,因为它实在太有名了,那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相信就算对佛教一窍不通的人也耳熟能详。它是六百卷般若经的精华,核心思想归纳为一个字——空。意思是,客观事物本身是不存在的,它们的外在形态只不过是人类主观思想意识的结果。看到这里,你有没有虎躯一震?这跟量子物理的“观察创造实在”何其相似?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偶然,那么再来看看佛陀最根本的思想——缘起论: 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不用我多做解释,这难道不正是量子力学的不可分性,以及世界的纠缠吗?佛教最古老的法理,与现代量子力学最基本的世界观如此严丝合缝的吻合,用巧合解释恐怕说不过去吧?

当然,说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懂得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是件太不可思议的事情,我没有办法确定。但实际上,量子物理一直在避免解释宏观领域,因为会迎头撞上意识之墙,物理学更愿意将这个烫手山芋交给心理学、哲学去对付,让尘归尘土归土。毕竟,意识的问题无法通过科学实验进行验证。以人类的意识如何攻克意识领域的高峰?恐怕只能靠高度觉悟的人,如观世音菩萨,入定时“照见五蕴皆空”来觉知了。

和量子学说对待宏观世界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相比,佛陀的说法要直截了当得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不得不承认,智慧之路总是殊途同归,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顿悟,与牛顿在苹果树下,与爱因斯坦对于相对论的思考,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