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思散文

《逝者如斯》读后乱谈

2020-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和晓彬

《逝者如斯》是一本回忆录,汇集三十三篇文章,描述了数十位已故长者,其中不乏如启功先生、朱家溍先生、周一良先生等文史大家、国学耆老。作者赵珩先生将自己与这些学者之间数十年过从、往来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既有他们认真严谨的治学故事,也有待人谦和、真诚坦荡的君子风范,从侧面生动诠释了何为风骨,谁是学人!

赵珩先生家学渊博,其曾伯祖乃晚清重臣赵尔巽,一度总督东北,后领修《清史稿》;父亲是著名文史专家赵守俨先生,用半生治史,主持标点、校勘二十四史及《清史稿》。

赵珩先生幼年深受家学濡染,亦工于文史,曾出任燕山出版社总编,著有《老饕漫笔》等多部文丛。在《逝者如斯》一书中,作者文辞隽永,笔端秀丽,各篇文章虽不算宏富,但词句皆精妙练达,如珠妙语随手撷来,机锋哲思俯拾皆是。如在《斯人去矣,大雅云亡》一篇中,“季老擅丹青,通音律,文武昆乱不挡”将朱家溍先生兴趣广博、老而弥笃的特点生动描画出来;再如《留作他年记事珠》一文中,作者引用唐鲁孙先生曾诗“覆瓿盈囊事有无,解嘲勿复计揶揄。未须侥幸纱笼碧,留作他年记事珠。”先生朴实诚挚、雅致高尚的形象跃然纸上。

读书多年,忆事、叙旧类文章也读过不少,内容平实、感人的亦有许多,但用笔考究、词章畅达者不多。我想,这与作者文学素养、写作功底关系不大,其中应少不了文化的因素,尤其是与内心深处、言语行动中的传统内涵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赵珩先生因家学传承,在文字、音韵等旧学传统文化里浸染多年,用笔行文时自然融汇其中,更加作者在出版、文化界耕耘颇深,也深知现代文章之法门,所以其文章读来让人如饮清茶,淡雅而余韵不绝。

由此,联系到当下语文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时段的文史知识方面,不得不说甚为忧戚!

浅陋如我,认为现代基础教育编选部门和研究机构在语文读本的文章选配、阅读指导及习作训练的研究等方面尚有欠缺。课本与生活脱节,文学与文化失衡,若考察国故,便背诵《阿房宫赋》;考察习作,就联系《小桔灯》或《荷塘月色》。旧学中的凝练、含蓄与现代文学中的佻达、灵动各有所长,但这二者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被过度细化,以至于传统与现代泾渭分明、势同水火。

我们从赵珩先生以及《逝者如斯》中诸位学者身上也能体会到:传统与现代完全可以优雅地存在于人的修养中,在言谈举止中散发文化的魅力、学养的感染力。我想,这里的原因除了现代教育体系、理论、方法的问题,更多的是与家庭、家族乃至家学有莫大关系的。启功、黄苗子、许宝騤等先生均生于世代儒学传家的书香门第,从小接受家学浸润,国学根柢深厚,其文章自然古雅精致。更重要的是,这些学人终其一生俱能恪守人礼,做人有风骨,行事有法度,治学有深度。这应是现代学人应该追求的风度吧!这种现象也值得现代教育界深入探讨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