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沟通
每个人都有情绪,而情绪分成很多种,无论何种情绪都是为了保护我们,传递给我信息。
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原因就是解读不一样。比如,同样看到快速路上我前面的大哥以龟速在行进,大佳佳解读就是“这傻X不会开车还在快速路上晃荡,太TM烦人了”他就会骂一句,很生气,也可能按两下喇叭,然后超过他,然后会对加加抱怨“你说这人,真是没素质。”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想“开的这么慢,可能是新手。新手不容易呀!也有可能再找路,怕错过下桥口,还有可能再玩手机。我找个机会超过他吧,因为他实在太慢了,我要正常速度,我超车吧!”加加超车,然后继续上路,很平静。
同样的场景,不同的解读,导致不同的情绪。因此,如果我们想让自己或者孩子或者他人情绪有变化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分析,改变他对事情的解读。第二,改变不了解读方式,那么就劝道他负面情绪可能带来的不好之处。
其实,要是能改变解读是最好的选择。对事情的解读取决去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我自我认识等,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关注,但凡让人感到不被爱和被忽略时,人就会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对事情的解读让人产生各种想法,比如他不爱我,他不尊重我,他要伤害我,他不在乎我,他在嘲笑我……这样的想法让人产生情绪,比如愤怒,焦虑,害怕,这些负面情绪也都是保护我们的,虽然他让我感到不快乐,但是他们是让通过这些情绪让我们避免陷入危险。因此,一个人有了情绪肯定和对事情的解读有关。我们可以分析,分析不出来可以沟通,证实,然后再合适的时机用对方可接受能理解且感觉舒服的方式和对方分析一下你的解读,然后陈述原因,再对比对方解读,试着让他说说原因。这样就可以慢慢帮助对方了解自己解读那里有问题,自己有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慢慢去优化和关怀自己。
因此,在面对兜兜,佳哥或者其他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产生负面情绪时:
1:接纳对方的情绪。“你现在一定很生气吧!”“你现在看起来有点焦虑”
2:安抚对方的情绪,心情不好,就休息一下吧,我很愿意陪着你。你要是想自己呆一会也可以。
3:待对方冷静后,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比如甜品店,比如火锅店,比如懒骨头上,去和对方聊天,听听他的解读。
4:肯定对方的解读存在合理性,再说说自己的解读,产生对比,进而产生思考。
5:那我们哪些需求没有满足,和我们要是现在的人生的关系。
6: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该怎么解读。产生类似情绪该如何冷静和调节。
无论对待他人和自己都是这个流程,我们需要冥想,写日志来更加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更关注自己的感受,学会和情绪共处。
最近在和格子,杨杰和Susan学习识读,培养娃的内在动力和自我重建,虽然三个人的方向不一样,但是整体的哲学观是一样的,就是关注感受,包括他人和自己,同时对自己的观点持批判性,通过不断升级优化让自己思维方式更加的复合现实而不是完全靠想象,然后再去实践。整体要多思考,然后行动,语言都要精准,幽默。要尊重人,每一个人,那么就要非常全面认真谨慎去解读他们和定义他们。
在2019年之前,我遇事完全靠感觉,而我的感觉又那么狭隘和主管。我尊重自己的感觉,不安慰自己的负面情绪,对自己存在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因为自己未能达成自己的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而指责,批评,贬低自己的同时,认为全世界除了自己会遇到问题,产生烦恼而其他的人都是偶像剧里那样,有钱,有颜,有背景,有能力,有人爱。进而得出我的生活好无趣,我太差了,啥啥都不行,进而悲观,恐惧和焦虑,然后拼命渴望身边的人爱我,宠我,给我安全感,其实他们已经尽力了,但是,自己没有能力给自己的爱,安全感,别人再怎么给也0,没有1,多少个0都无济于事。但是看不懂这些的我就认为他们给的不够,愤怒,抱怨,指责和失望,导致本该用来创造温暖而美好的时光都是争吵,抱怨,指责和绝望。32年的时光里包括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毕业后,我的二人世界,我的生娃后,能想起的美好太少,能想起悲伤也很少,基本都是毫无印记的时光,不发光也没颜色。我要的人生自然不是这样,我想它有我的痕迹,快乐的,悲伤的,激动的,尴尬的,痛苦的,幸福的,都是我认真思考而选择的,不是本能驱动而随意展开的,所以,我要每天进步一点点。要认真对待一天,每一个人,自己脑中的每个想法,自己讲出的每一句话和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谨慎思考的结果。这样生活才能慢慢更好,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