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蒜皮与蒜皮鸡毛(3)——傲慢与偏见
心理学从不高深,它就隐藏在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里,不管你发现没有,它时时处处在你身边。就像荣格所言: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将其称为“命运”。
(一)
在周一的沙龙里做了一个情景演练的雕塑练习。类似的场景练习我以前也参加过,不仅是角色扮演,互换角色以感知对方的感受,还包括一些身体语言,例如用蹲下来表示弱势地位,用手指着对方表示咄咄逼人的攻击等。但周一的沙龙与之前不同在于,雕塑是静止的,而非动态的。以静止状态的雕塑状态代表当时当事人的心态,让其他人围观,说出感受。
雕塑的扮演分为两个角色,代表了冲突双方的两方,一是女儿,二是父亲。其表演者由冲突的事主,也就是在沙龙中学习的那位女儿亲自挑选。两个角色的代表者,胸口分别上"父亲"和"女儿"的牌子,以正身份。
沙龙里,党老师问女儿当时冲突发生时双方的心态。女儿说,她当时觉得父亲错了,父亲旧的思维需要更新换代,于是她"苦口婆心"的跟父亲讲道理,感觉说的口干舌燥也不起作用,父亲太顽固了。而父亲的心态,党老师让她细细觉察,她迟疑了一下,说,父亲有对我的恐惧,也有对自己自我价值的保护,所以,父亲一直强硬的为自己辩解。
于是,党老师让扮演女儿的雕塑摆出了双臂交叉环抱胸前,头抬高仰望天花板的造型,站在一旁——这个姿势契合了女儿"苦口婆心你"和一个她眼里的顽固老爸讲道理的形象。同时,让父亲的扮演者,蹲在地上,并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对方,代表父亲彼时的状态——内心恐惧但依然强硬回击。
(二)
在看到女儿雕塑的瞬间,我一下子看清了自己。
我和"女儿"何其相似。同样是一个活在"道理"里的人。虽然很多人都跟我说过,你说的话很有道理,你懂的很多,但是我讨厌你的盛气凌人的说教。虽然我也知道我说话可能会让对方不舒服,甚至有时候会激发对方的逆反,但是我很难改变,我说的是对的,语气也尽量温和,表达也苦口婆心,为什么还是不接受?
其实被雕像触动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之前,我曾在和李老师的咨询中,也探讨过这个问题,在几天前,我曾做过一个心理测试,里面的结论用我朋友的话说"精准到每一个字都是对的,毫无偏差",而那个关于心理阴暗面的心理测试里的内容,也直指这个问题。一切处在既混沌又看到些曙光的感觉,在看到人体雕像的那一刻,豁然开朗。
双手交叉,意味着防御和不接纳,头抬起来眼睛看天,"天"意味着道理,真理,真相,至少是我们以为的道理,不直视对方,是因为内心的傲慢,也许这种傲慢,自己都不曾意识的——我觉得既然我说的都是道理,都是正确的,那又何必在意你的感受?结果最重要,毕竟我说的是真理,所以你理所应当也应该顺从。
所以,我们开启了谆谆教导,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的教导模式,在过程中即使使用了我们自以为的"温柔,耐心",但在对方眼里,我们的教导都是否定,我们在批判对方的观点,企图将我们的思想植入进对方的脑袋。最主要的是,我们坚信自己,是对的。
至于我为什么热衷于"道理,真理,客观,真实,真相,对的,正确的….."等等类似的东西,甚至在潜意识里,将其视作自身价值的一部分,像盔甲一样难以撼动,这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形成原因,那是另外一个深刻而复杂的话题,这次先不做探讨,只谈谈浅层的感受。
分享一段我的心理测试的部分摘录,也就是被我朋友认为"精准到爆"的评价:A.用"理中客"掩饰自己的无情——你强调事实,与别人的对话常以一种第三方的角度进行,你可能会说"道理就是这样,你难受也没有办法""事实如此,你还想我怎么样?",其实你是以客观的事实开当你的挡箭牌,你逃避人际中的情感互动,你的"无情"就会变得合理、无奈,而别人也无法对你的冷酷做出批判。你看似客观,但实质无情,你对别人的冷漠、疏离却真实的隐藏在你的中立态度中。你认为情感的作用依然无法改变既定发生的事实,所以总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与他人的关系,潜意识里拒绝与他人共情,难以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B.埋藏在你心中的傲慢——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高信息者对低信息者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收集信息是你的爱好,而追求真理能为你带来快感,而相对的,你对一些你认为过分感性、不讲逻辑的人会有轻慢的态度。你确信事实的唯一性,对你十分笃信的事情上,你对与你持不同观点的人容易引起排斥,认为他们无知,甚至反智。有无数理论支撑着的你,哪怕每次都能从辩论中胜利,但不可否认的是你的傲慢,那种隐藏在内心的对别人的轻视……..
引用这段测试结果,是因为在雕像中我瞬间更加理解了这段话.最初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也承认它是对的,精确的,但是这种感觉在我看到雕像的那一刻变得更加清晰和生动了.我一下子看到了自己的傲慢,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能真实贴近感受的问题.
(三)
后来,党老师让"女儿"把头放平,把环抱在胸前的双手放下,改为伸手的动作.此时,"父亲"表示,他不想再伸出手指指着对方了,于是他慢慢的站了起来,也伸出了双手.
当两个人目光平视,当"女儿"能放下傲慢平视"父亲", "父亲"也放下了恐惧和指责.
这个生动的雕像演练帮助我们更清晰的呈现了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微妙的心理变化.普通人常说"尊重",学心理的人常说"接纳""悦纳",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只有真正愿意看到对方的感受,愿意接纳对方和自己的不同,愿意真正放下傲慢与偏见,放下尝试说服对方的念头,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效果.
老师常用两种鸟语来形容两个人的交流过程。其实我们都披上了人的外衣,内在却是不同的鸟,我是八哥,你是鹦鹉,他是老鹰。我们叽里呱啦说着自己的语言,上窜下跳,急慌慌的向对方表达我们的意思,而对方根本没有听懂,甚至他根本没听,因为在他听的时候,已经暗自炸起了羽毛,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啄你一口,而你,还浑然不知。
那天沙龙里,党老师反复提到"选择",什么都可以选择,而选择什么都是你的自由。你可以选择昂起头看天,也可以选择低头平视对方,你可以选择用手指着对方,也可以选择伸手去拉对方,你可以选择站着,也可以选择蹲着,你可以选择站着,还可以选择坐着……
一切都是你的选择。这个关于选择的主动权,谁都不能掠夺。当然,所有选择的结果,你也必须一并承担。
至于我自己,在看到了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之后,我选择平视对方,至少,先从倾听开始,并尝试和对方的真实感受链接,尽力理解对方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