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又见小王子
《小王子》被翻拍成了电影。
第一次知道《小王子》是刚毕业那一年,因帮同事传递绘本《小王子》而知晓这部“经典”,说实话,当时只是觉得故事单纯、童真,甚至有些荒诞,相较于小时候读的《格林童话》之类,缺乏深度与内涵。
时隔多年,故事被翻拍成了电影,并在大师们的构思打造下,原本有些单薄的寓言小说被贯穿植入在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成长故事,通过一个孩童的世界引发观众去思考社会人生价值等一些现实问题。
电影版《小王子》的主人公不是小王子,而是一个在“望女成凤”高压下像机器一样学习的小女孩。小女孩的生活每天被“量化“到每分每秒,要完成母亲为她精心策划的”精英晋级计划任务“,甚至结婚生子这样很遥远的事都被列入了这幅伟大的”人生蓝图“中去了。
老顽童是一个退休的飞行员,因为充满各种“荒诞古怪“的发明想法,与这个高速运转的”精英“社会格格不入,成为社区里那个快被遗忘的人。
飞行员是小女孩生活里的不速之客,一开始小女孩对飞行员的入侵是相当不欢迎的,因为这个古怪老头的出现,干扰到了妈妈规划的精英计划的进行。然而,一次次的碰撞,那个关于《小王子》的神秘、美好的故事,还是将小女孩从严谨的数字逻辑中“勾引“了过去。
小女孩与飞行员成了亲人一般的好朋友,还知道了那个关于小王子的美丽故事,让这个只会算题做作业的小女孩知道了,原来在厚重的书本与傲人的分数之外,还有璀璨的星空、芬芳的花草、姣美的蝴蝶……
原以为影片到此快结束了,故事的结尾就是飞行员用一支童话故事成功将一个大好年华的小女孩从考试机器角色中“拯救“出来。没想,剧情陡然一转,进入到一个更加跌宕高潮的情节中。
飞行员病危入院了,本来因为精英计划受干扰决定远离飞行员的女孩,驾起了飞行员那架已经快报废的就飞机冲向了太空,整个故事也被推动进入到了另一个天地。
于是,我们在某个不知名的星球中看到了这样一幕:完全被钢筋水泥密布的刚硬星球上,只见如同机器一般呆滞的行人,就连执法的交警都充满了程序化的呆板无趣,整个城市完全每一种惯性的程序化的行为方式趋势中,没有一丝来源于人与生命的生气。
在城市某个人烟稀少的大楼里,小女孩找到了小王子。然而,眼前这个高大的男人已然不是曾经那个追寻落日、为玫瑰凋零黯然神伤的真趣生命,他已经忘了自己是谁,也成了一个没有主见、惧怕领导、为了完成领导下达的“指标“唯唯诺诺,制作机械性重复劳动的胆小青年。
在城市中心仓库里,女孩也见到了太空中所有消失的星星,这些星星已不在是绚烂整个太空的自然瑰宝,而变成了星球用来发电的原料,而发的电,用于支撑整个星球用来夜间工作,赚取更多的财富……
很童话的一段场景,让人一阵唏嘘之后又有些不寒而栗。当所有的美好都变成用数字来衡量时,人类其实也在无形中变成了一具没有生命机器。
故事的灵感来源于现实其实也在折射现实。
我们就正在出于这样一个如机器运转的大环境中。工业化的社会让人也变成了生产机器与流程上的一枚枚零件,经济社会大环境让人在为银行卡上数字努力奋斗的同时,忘记了星空的绚烂。
在三线城市,我们依旧还能看到茶余饭后街坊小聚、悠哉散步唠家常这些充满人情味的生活场景,而在一线大城市,节奏、流程、契约似乎更日常,让人员在追逐“成功”的路上,也渐渐忘记了生活的味道。
尤其在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大城市,那上下班的地铁里,发呆、眯觉、刷手机……唯独少了人与人之间相遇时的目光交流与微笑问好,人与人如此贴近,却又如此的遥远。商业化的发展驱动了工业“文明“,而工业文明在创造了更多商品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更高的生存成本成为某个”财富“创造环节上的某个机器,用努力工作换取的报酬来支付更加昂贵的生存成本。
在各种“文明“的推动下,人们到底是得到更多了,还是失去更多了?或许只是得之东隅失之桑榆吧。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无数弱小的命运个体继续以这种程序化的方式存在着。而故事却是需要给人以温暖与希望。影片的结尾,当然是皆大欢喜,小女孩与小王子智斗财团老咖,捣毁了将人速成进化的“科学“仪器,所有的星星都被放回了太空照耀世界……而我们的小王子,也恢复了他最真纯的模样,回到了那颗属于他的星球上,在那片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里,仰望璀璨星空,锄草种花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