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听书笔记

2020-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文霂霖
        这本书揭示了人们经常无意识做出非理性行为的原因。
        ——《思考,快与慢》听后感

        这是今年读过的书中最牛的一本实用心理学巨著,先看一下超级酷拽的作者简介: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尤金•希金斯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凭借着与阿莫斯•特维斯基对决策制定问题的开先河之研究,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大脑的思考机制

        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两个思维系统,作者把它命名为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

        1 系统1——直觉思维

        系统1 就像大脑的自动反应模式,会根据生活经验总结无数下意识反应的套路,使生活简化,系统1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变成可一键执行的自动程序,节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脑力损耗。

        遇到复杂的事情,系统1会移交给系统2来处理。

        2  系统2——理性思维

        系统2接到系统1的求助后,就将大脑的注意力分配到系统1碰到的难题上,集中精神处理该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系统2的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一旦注意力分散,运作也会随之中断。

        系统2十分谨慎,具有推理能力,可以处理多重任务,得出的结论往往更靠谱。

        3  系统1和2的协作

        系统1是直觉反应,因经验而存在成见,经常容易犯错。系统2负责抑制系统1因直觉反应产生的冲动。但它通常的做法是不加验证地同意系统1的解决方案。并且多项实验证明,当系统2在忙着处理某些难题时,系统1更容易把控人的行为。

        二、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学效应

        ✨1.曝光效应——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

        ✨2.启动效应——对行为和情感不知不觉间被他物启动的现象。

        ✨3.常态理论——当已遭遇过某种小概率事件,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时就会不以为意。

        ✨4.因果关系错觉——习惯将接续发生的事件联想为因果关系。

        ✨5.确认偏误——先有猜想或观点,然后就会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偏好或猜想的现象。

        ✨6.光环效应——当对某人或某物的初始印象很好,就会觉得Ta什么都好,后续了解到的信息如果是符合你对Ta的判断的,则会加固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如果相反,则很大程度上其负面意义会被消解掉。

        ✨7.框架效应——本质含义一致,但因为表现同一含义的框架不同,就会导致人们的感受不同,认为它们有差别的现象。

        三、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

        1启发法

        系统1碰到复杂的难题时会自动使用另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替代,以简单问题的答案作为这个复杂问题的答案,这会产生大量的谬误。

        ① 典型性启发:用典型性判断代替概率评估。

        ② 合取谬误:认为多重条件“甲且乙”比单一条件“甲”更可能发生的认知偏误。

        ③ 忽视回归均值现象

        ④ 锚定效应:先入为主的信息会对后续决策作出暗示的现象。

        ⑤ 效用层叠

        ⑥ 结果偏见:事实会让记忆朝已发生的结果修正。

        ⑦ 有效性错觉:通过简单的测试、对过去的分析去预测未来,并以为有效。

        ⑧ 过度信赖直觉

        ⑨ 规划谬误:受到过于乐观的想象所启发,不切实际地制定过于理想的目标和计划。

        ⑩ 乐观偏差:受到联想启发高估了利益,且低估了风险发生的可能。

        ⑪ 沉没成本悖论:继续投入更多企望以此能打捞起已沉没的成本,而不懂及时止损的现象。

        2前景理论

        ① 确定效应: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确定的收益。

        ② 反射效应: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赌一把”。

        ③ 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要更敏感得多。

        ④ 可能性效应与确定性效应:发生低概率结果的可能被过高权衡,和发生高概率结果的可能被过低权衡。

        ⑤ 联合评估与偏好逆转

        3禀赋效应

        当人们一旦拥有某物,则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四、如何应对直觉缺陷?

        这本书对我最有帮助和启发的是这套通用的决策检核清单:

        ① 假设任一重要谈判中的数字都对自己有锚定效应,从而有意识地调动系统2去分析、辨别,得出真正合适的数字。
        ② 有意识地排除无效信息(干扰性暗示信息),采用回归均值的眼光进行预测,以防止盲目冒险。
        ③ 善用框架效应,营造更容易获得肯定的情境。
        ④ 努力养成参考、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而不只是依赖个人的内部意见。
        ⑤ 事前验尸:预先设想惨败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以此来部分抑制乐观偏见。

        五、意识到两个自我

        1.峰终定律

        人们对一件事情的评价,有赖于该事件峰值时刻(高潮时刻)与结束时刻带给自己的感受。

          2.体验效用≠决策效用

        人们并不总是理性地依据真实经验(体验效用)进行客观评估和决策,我们的决策常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决策呈非理性。

        3. 经验自我≠记忆自我

        人们常被记忆自我误导,其实可以通过更好地利用经验自我,记录时时刻刻的点滴真相,来为自己的感受和决策做更好的选择。

        这是一本人们一生中需要经常静下心来去读一读的书,它带我们进入一个奇妙的思维世界,帮助我们回归清醒和理性,意识到人类自身的局限和盲目,让我们更清醒地了解自己,评价自己,重铸自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