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牛人进化营成长记录】说我所做:点评工作——两样作者,共谱乐
“文章就像音乐,也可以通过字词的组合,语句的组合,段落的组合,软硬与轻重的组合,均衡与不均衡的组合,标点符号的组合,及语调的组合营造出节奏感。倘若文章有节奏,故事有节奏,接下来自然会文思泉涌。”这是《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中的一段。
初见这段话,我瞬间石化:好的文章犹如一首好曲,好的点评推荐语岂不就是符合主题的同频乐曲呢?尽管是片尾曲,但却有着不亚于片头曲的功效。
一、入驻点评战队之果
今年2月22日我递交了牛人进化营第2期运营学院(理论班)申请表,3月初从运营学院理论班顺利毕业后,入驻运营学院点评战队,跨越最开始的【定位模块】至目前接近尾声的【运营模块】,跨时共占整个剽悍牛人进化营活动期的近4/10,走到今天(20190501)已接近半程。
从当初不知何谓点评,到只要有任务就加班打磨点评推荐语;从没自信到点评语出炉后初次审核就通过,再到一次独自挑梁负责审核,再至如今小伙伴个个挑梁没问题,我只需要负责审核最牛作品的点评语,回头望望,我一直都在成长的路上。
开心,充实,是最大感受。某个下午,点评组临时调整任务,在打卡文推优结果出来之前,自己点评一口气近十篇文章,后来对应得奖打卡文的点评语被指导员莫卡一次审核即过。这离不开莫卡的信任和小伙伴的鼓励,我从被大家推着走转变到了主动迈步的状态。
看的多,做的多,收获的就多,更何况在点评战队看的都是各排推出的好文章,耳濡目染,管用。我终于在目前要结束的【运营模块】中得了一次最牛,这就是突出的收获之一:语感增强了,思维拓宽了,终于不自嗨了。
【剽悍牛人进化营成长记录】说我所做:点评工作——两样作者,共谱乐章二、点评之我见
在点评中,自己积累了一些想法,现分享如下:
01 点评何义
顾名思义,点评就是“点”加“评”。“点”,作为名词来看,是读者看到一篇文章,能够捕获几个点呢——标题?开篇切入点?文章收尾点?通篇语言风格?排版?其次,再细一点,内容搬运还是内化之后的升华?涉及打卡书籍所有点还是只选择了触动点?将“点”作为动词来看,点评官要精准简练地指出作者通过文字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评”,是评述、评价。那就需要点评官抽丝,而非照搬。抽丝,是指一定要将作者的观点、理念、逻辑、甚至文字背后的想传达的信息从具体的原文中抽出来。抽,绝非机械地描述作者所云,而是自己要用更为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说至此,这个抽的过程,其实和撰写学术论文的综述很相似,内容有异,本质相同。
【小结】
故,点要点,抽逻辑,述内容,评境界,此乃点评内涵。
【剽悍牛人进化营成长记录】说我所做:点评工作——两样作者,共谱乐章02 点评何用
点评语是什么?点评语就是别样的打卡文。 优秀的打卡文,能够引读者深思,引读者共鸣。反之,点评语亦是如此。优秀的点评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是否走心,是否真诚,并不完全在于文笔美与否。因为走心的推荐语,是能走到老铁们心里的,能引起大家产生共鸣,也就带去了强感知:包括文章作者的感知,包括其他一起精进的老铁们的感知。从而,点评推荐语就真正能够达到关注、鼓励、赞赏乃至成就老铁的效果。
【小结】
故,做到强反馈,带去强感知,此乃点评作用。
【剽悍牛人进化营成长记录】说我所做:点评工作——两样作者,共谱乐章03 点评何境
对于得奖文章的点评,大家看见评语就想去看文章;大家看了这些文章之后返过头来再看其点评推荐语,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如若这样,才算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点评官和作者有共鸣,读者和点评官有共鸣,读者和作者有共鸣,才真算是点评到位了。若要产生这三种共鸣,则需要点评官也要具备读者思维。
点评推荐语,和有字数限制的打卡文一样,均可“学其短”(想至此,致敬钟叔河老先生)。文字做到精简的时候,一样可以词达意,句达情。
【小结】
故,读者思维,三种共鸣,精简为上,此乃点评境界。
三、动力和足迹
从进化营理论班毕业之后参加实战队的老铁们,需要在排长组、数据组、设计组和点评组里做出选择。彼时的对社群运营并没有太多概念,凭着学习的本心,我选择了点评组。究其深层原因,想来还是要聚焦,要对标。聚焦于文字写作;对标高手,包括定位清晰且做出了一定成绩的老铁,包括一直在探索定位也在不断调整的老铁,也包括尚未清晰定位但一直持续精进的老铁们。
在点评战队,在指导员莫卡的带领下,小伙伴们团结一致、精诚协作,遇事协商、互相体谅,我们会为一个措词、一个句子、一个标点、一种语序等等死磕到底,还会想方设法在模板图标、表达方式上斟酌调整,在并肩作战中收获了信任、温暖、快乐和力量!
近60天的日子里,记不清点评了多少文章,这期间既有层层推荐上来的评优打卡文,也有随机查看的全连老铁的文章,还有我曾经追剧一般在各个模块跟踪点评的打卡文。记得乔帮主、柠檬不酸和孟启三位老铁是我对标追剧的重点,现在对标的对象还包括在【牛人破局】阶段就崭露头角的大昭、无媚、超人和林状元等等。
接触运营时间不长的我,已经体验到了将运营思维运用到了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带给我的诸多惊喜。感谢大家!
【结语】
瞄心灵之靶,做心之投射
正如射箭一样,点评文章,撰写文章,均需要心手合一,作为执笔书写人生的射手,最终瞄准的是心灵之靶,完成的也是心之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