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刺》反映现实,直指人心

《刺》读后感

2018-04-25  本文已影响22人  景晨的成长ING

两天时间,两个小时四十分钟,读完了李尚龙老师的这本《刺》,结束之后,内心很沉重,慢慢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故事。

《刺》读后感

接触到这本书,是因为行动派琦琦和小帅老师的推荐,然而也未深究书里的内容,想来跟之前李尚龙出版的书一样,属于励志鸡汤。在前几天微信读书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中,把这本书加入了书架,昨天闲来无事,抱着“如果是鸡汤我就弃”的想法开始阅读,然后不可自拔。

所有的围观,都能造成力量,这些额外的力量,更能伤害那个被施暴的人。

故事从一场校园欺凌,发展到职场暴力,最后是巨大的网络暴力。一开始,韩晓婷的咄咄逼人,让我一度以为刘涛是个在职场中任人宰割的小菜鸟。然而,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换作是我,在青春期遭受了校园欺凌之后,内心的态度也很难摆正。

其中谁对谁错很难去评定。

要说张蓓和张蕾一定是错的么,那张家父母的趾高气昂,老师的息事宁人,警察的无为过场,他们在这场校园暴力中就没有责任了么?

要说韩晓婷对刘涛的职场暴力一定是多此一举的么,也不尽然,那么王橙宇的所作所为和公司同事们的背后议论又算什么呢?

要说王橙宇的代码攻击是夸大其词,那么无数网民的语言暴力和威胁信就真的不该有所代价么?

暴力根本不是少数人的经历,而是多数人沉默后必然的结果。

三段故事中,总有那么一束光,韩晓婷的张峰,刘涛的肖洋,还有最后包括小柯在内的一群警察。这束光没有沉默,或去帮助,或去陪伴,或去改变,最终没有让暴力毁灭每一个人。

有人施暴,自知而不自知的;有人阻止,有心或无意识的……在暴力当中,你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人在封闭的环境里,总以为别人是少数,直到走出围墙,才发现每个人都是少数。

我在初中的时候,同班的一个小姑娘,经常被班里的几个男生揪着头发又踢又打,还经常对其勒索钱物。目睹过几次,因为就发生在班里,前几次班里同学还会告诉老师,还会指责闹事男生,还会安慰被欺负的那个女生。但是后来,或许老师并没有实质性的惩罚,也或许那个女生没有想到反抗,最后我们其余的同学全部都视若无睹了,默默围观。

再后来的学习经历中,身边没再出现过类似的事情。但是后来在网络上发现,校园欺凌,每个国家都有,并没有消失。值得庆幸的是,前一段时间,北京对施暴的三名少女给予了刑事处罚,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和睦相处,永远没有校园欺凌。

“所有的暴力边界都应该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比如什么是合理惩罚,什么是校园暴力;比如什么是职场教育,什么是职场暴力;比如什么是言论自由,什么是网络暴力……”

上个月,我也身不由己的加入了一场网络暴力中,或许“身不由己”这个词是我在内心给自己罪名的推脱。一位网红在微博里面说偶遇了某国明星,并一起拍了照片,然而在朋友圈里面发出的文字确是某国明星倒贴她,这位网红并不喜欢。刚巧,某国明星里面有我的本命爱豆,对于她这种两面言辞,让我理智全无,跑去私信骂她解气。

现在想一下,或许事情没有那么复杂,只是那位网红用词不太恰当。然后,自己心疼爱豆被十八线网红蹭热度的心情,似乎也没有什么卵用——“不用心疼我们,我们比你们想象的有钱的多”。那我参与的这场网络暴力,损害我的口业,日后因果轮回,还是要报的。

我不知道,但我明白,如果法制更健全,一切会变得更好。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愿这世界平安,如你我般。

感谢李尚龙老师把校园暴力、职场暴力、网络暴力揭露给大家,也希望大家对暴力引起更多的重视。

“在网上太久,人容易冷血;习惯了仇恨,人容易冷漠。最后解决问题的,还是人性,也只能是人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