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就出局之我的弱点——过度焦虑

2017-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星野_

前两天和郭先生在屋子里做家务,走到一半的时候几乎同时又朝相反方向走—俩人都突然忘记自己要做什么了。我们相视一笑,乐了,“说真的啊,我奶奶七十多岁了,像这种忘事的情况,还从没有过。”

容易忘事是表象,真正原因是—脑部内存小啊。哈哈,其实是因为,担心的事情太多,就像手机一样,同时运行的软件多了,就容易一卡一卡的。虽然一天没干多少事,但是心里老想着,我得好好备课啊,好好工作才对得起小朋友们啊;我需要好好学英语,学会一门语言能多好多机会的;我要健身啊,作为一个新时代女性身材不好怎么行;我要练演讲啊,写作演讲可是建立连接的必需品……目标太多太杂,透支了心智银行,占用了太多的内存。从一月份到现在,其实也没有学很多的东西,反而是在这种踟蹰和抉择之中浪费了太多的意志力。

罗胖提出一个词,叫“知识焦虑”。现在的情况就是,达到焦虑的状态了。看两步走半步,担心的事情太多,希望成就的事情太多,一年过去了,没有成就感,反而是思想负担很重。“待做的事”一直萦绕在胸膛。

今年我回家的时候,并没有说自己学了好几个专栏,每天完不成的时候到睡不着觉的事情。当时我跟老爹在据理论证“人这一辈子,就是要努力学习各科的知识”没想到,老爹的一句话让我差点儿哭出来“话是这样没错,可是这样,要学的东西好多啊……”

隐约记得自己达成过那个状态,一个很理想,很没有思想负担的一个状态,后来想再达到那样状态的时候老是觉得很难。后来看到菜头叔的文章,才想通一二。

他说:成人世界里极少允许一个人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它要求人们去解决非常具体的问题。无论你学过什么,学的怎样,你能解决具体的问题才算通过。学编程对于一个学生才构成一个目标,对于一个成人来说,编个具体的程序才是目标。【同理所证,健身不是目标,达到怎样的柔韧度才是目标;学钢琴不是目标,能弹出怎样的曲子才是目标;备课不是目标,让学生开口说话才是目标;学英语不是目标,用英语看比特币的信息才是目标】

许多人不赞成这种方式,因为觉得和他们所受的教育相抵触。那个中年开始学习编程的人,之所以编不了程,是因为学习的还不够,应该把进阶和高阶教程都学完,那么自然就能够编写任何他想编写的程序了了。

这样的想法有道理,可是回答不了几个最简单的问题:

——股市赚大钱的人里,经济学博士占多少?

——著名小说家里,文学博士占多少?

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一辈子从事一项职业,在不断的转职过程中,他哪里有三五年回到学校专心学习一段时间?谁会留着职位等着他用完备知识武装头脑?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实战解决学习和训练问题。在转职早期,每天都会遇见千奇百怪的问题,都是本行业的各种碎片问题。然后,处理完三个月的碎片事件,这个人也就差不多在脑海里拼凑出对行业的认知,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和应对日常问题。经历过这一段之后,他就算是入门了。

我认识那个1999年去腾讯的年轻人,他到了腾讯之后几乎做过所有的工作:客服、市场、前台、话务……没有哪一样和他之前的专业有关,也没有哪一样不需要他立即开始学习,因为那是家初创公司,每个人都需要干所有能干的活,就像是消防队员。但是,又没有哪一样能做非常精通,因为需要随时转职,抵上火线。最后,凭着这一点、那一点,他倒成为了对QQ理解最为深刻的人之一,所以,他成为了QQ群之父——他知道用户需要什么。

事情是这样的:不计任何成败利钝进行研究,那是学者的事情。而我们都不是学者,我们只是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作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们洞悉的事物的全貌才动手,也不可能等我们找寻到最优方案才执行。我们就像是在一个漆黑海滩上埋伏的士兵,偶尔有个照明弹划过,照亮海滩一角就要立即射击。手里有枪用枪,有弹弓用弹弓,什么都没有的话,那就撒沙子。

关键的地方就在这里:无论是用哪种方法,你行动了,会换来一个反馈。然后下一次,你就可以调节你的行动,尝试产生新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自由发挥,没有足够的教材让你全盘掌控,你只有一闪而过的照明弹,那就是事件的碎片,而你所能做的,就是立即扣动扳机。

所以,不必为你没有整块时间“学习”而感到抱歉,我们都是乱枪手。

或许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