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用5000字解读完一本书后,给我带来的三个变化
5000字分五天解读一本书后,能给我带来怎样的变化?没有做之前也并不明确,只是想试试看,锻炼自己系统化输出的能力。后来每天一篇1000字的文章,回头看看,这件事很值得做。
(如需阅读《活好》文章,请查看我之前的简书文章)
当我做了这件事的事情,我才发现了它的真正价值。这些行动带来的改变会持续影响着我,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1、【写】下去
五天五篇共5000多字,每一篇大约在1000字左右,需要每天稳定的输出。有时候不知道写什么,一开始做的时候,想到今天要完成这件事,就会产生莫名的焦虑感。在这期间我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方式,最终确定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完成写作1000字,内容就是读书的连载。
有时候发现并不容易,早上起来一下子发现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写到了9点多,还在磨蹭中。由于当天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我用番茄钟倒计时一小时内完成,
同时在前一天晚上把书中内容和自己的感悟用思维导图绘制好,这样第二天1000字就相对容易涌现出来。
我总结了保证写下去的三个方法:
1)集中精力完成,比如1000字一小时以内,或者更短的时间,使用倒计时器,比如番茄钟
2)提前做好准备,前一天晚上绘制好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提供的思路完成内容的输出
3)用早起固定的时间完成,这样不影响一天内的大计划
我想继续写字,不去评价好与不好,在持续行动中去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2、【思考】的力量
我昨天又清理掉一批书,这个时代不缺书,缺的是适合自己的好书。我在整理家里1000多册藏书的时候,也看见了自己的成长轨迹。我发现我书柜中有一个格子专门放的是心理学方面的书,其中有:《生命的重建》、《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拖延心理学》等等,
当我重现看到这些书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我曾经看过的这些类型的书,影响了我乐观的心态,对事情尽量不拖延的,这些书真正改变和帮助过我。
白岩松曾在公开演讲中说到:1993年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读了《曾国藩》,一下子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从此放下。去年再看的时候,发现大部分情节都忘记了,而价值观已经是自己的了。读书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以为很多细枝末节都忘了,不对,他已经牢牢的塑造了你。
读书,不必盲从,我建议读一本书前,不妨先思考:
1)、我想从这本书里找到什么?
2)、哪些可以作为我的行动指南?我能不能总结出来去实践
3)、跟着这本书走,还能不能顺藤摸瓜到其它哪些好书?
或者这个作者还有哪些书我可以买来继续学习。一个好的作者,特别是写过几本书的作者,往往他的多本书都值得读一读,比如写《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毛姆。
我喜欢在一个领域持续研究,直到我弄明白这个领域的内在实质是什么,最后变成为我所用,产生价值。最好的方法是进行主题阅读,关于主题阅读,我已经完成了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最近在做的是关于写作。
3、【学习】哪里不会攻克哪里
学习是件痛苦又有趣的事情,前段时间我用IPAD学会绘画,一开始一小时也没有出让自己满意的内容,后来报了学习班,跟着练习,也能在半小时内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绘画来,当然还是比较基础的。我在拆解《活好》这篇文章,并系统输出5000多字的内容时,遇到一些困难。
比如:写什么好,这个写作的时间怎么安排?再到后来,要学习好文章时怎么写出来的。我是要继续写下去的,不论结果,只谈自己选择了写字的这条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去改进,哪里不会补哪里。
我想学习的路径是这样的。只管去做,不断迭代,在认知升级和行动中塑造全新的自己。
其实这也是我读《活好》,这本书以及系统化输出后带给自己的价值观。
更多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思维导图陈苏娟,一个关注自我成长的思维导图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