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体系不知道该怎么建立?试试一元笔记法!

2019-01-01  本文已影响18人  扎丝特K1

这是一个让我纠结非常抓狂的问题。自己的知识存储一团糟。处于非常散乱的状态。而该怎么分类整理是最让我痛苦的事情,同样一个元素既可以分到A类,又可以归到B类中,到底该归哪类?比如,关于个人生涯规划中职业规划和职业定位的部分,既可以归类到个人成长,也可以归类到职业发展中。单单是这种纠结就足以毁掉我大部分的行动力。所以我的知识管理体系迟迟没有建立起来。

直到我看到了这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告诉我一个观点,不管三七二十一,所有的信息都不需要分类,全部都塞进一个笔记本就OK了。这个观点,太奇葩了吧?不分类怎么回顾查询?不分类的信息也太混乱了吧?

但是这样做,也太爽了吧,至少免去了我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分类的烦恼,丧失的建立知识体系的行动力也马上满血复活了!好像马上就把今天所获取的所有给我激发的关键点都记录到笔记本中。我可是非常喜欢记录笔记的,如同书中所说,记录笔记本身就是非常快乐的。而且,记录的笔记,随便什么散乱的信息也好,还是生活的流水账也好,都是不可再复制的难得人生经历,当回顾时会很直观的穿越到当时的情景、画面、声音、人事,凭的只是给了你极大触动的寥寥数语。正如我现在保存着的5年前的日志,随便翻开时就能知道当天做了什么,让我苍白无趣的人生不至于被时间的洪水淹没,这是理想主义者对抗现实的一个愿望。

此外,这样的记录有使用价值吗?答案也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作者做为媒体人,凌乱密集的笔记增进灵感迸发的方式,对于非创意类人士来说可能有所距离,但事实是任何人都值得一试,毕竟灵感并不是创意工作人士的专属,比如研发、技术、市场、行政等很多岗位都离不开难得激发的灵光一现时刻,而这正是从看似杂乱、毫不相干的信息中交互、碰撞、反应得到的。

即使抛开工作,对于个人成长、生活、休闲娱乐等单凭兴趣爱好做的记录,这些信息在同一玩具箱中完全可以衍生出新的玩法,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因为该方法在一开始就漏洞百出,所以不会因为使用过程中才发现漏洞而无法坚持下去,而这正是很多分类法的最大bug——开始时一切都好,很快就发现分类的漏洞,而且要花费的精力如此巨大,经常会使人忘记要记录信息那一瞬间的灵感。

当然,除了上面说到的一元化,还有另外两个个规则要遵守:时序性、索引性。这两点容易理解,值得学习的亮点包括6位日期记录法和建立索引数据库。

6位日期记录法:把年份简写位后两位,月份日期均用两位数,比如今天记录位190101。数字化、标准化的记录法可以略去年月日和斜线“/”的掺杂,更纯粹、更易检索。

索引数据库这点则是把笔记本构建成为知识体系的关键,如同时序是连接线装本书籍的线,索引数据库则是知识百科全书的目录,做法也很简单,建议使用excel表格,每一行信息由笔记本编号+日期标签+检索标记+条目标题。这样,对于信息的整理归纳需要做的就是标题或者标签提取就可以了,省去了分类的烦恼。当然,如果有分类需求的,也完全可以结合分类法优化建立自己的索引数据库。或许,我还可以把我散落在笔记本、Evernote、有道云、网盘等世界各地的知识都建立在索引数据库中,这样,以前的知识也都收入囊中啦!

这样想着,感觉自己的行动力又爆棚了,我要去试试了!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问题,不如来和我一起试试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