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张择端学习一二
2017-10-07 本文已影响36人
柠檬不酸NM
《清明上河图》①
张择端说:“唱戏不像,不如不唱,这是咱诸城的一句老谚语。干什么就要懂什么,研究透它。铁匠要掌握火候,木匠要熟记尺寸,我喜爱的是绘画,就必须牢记山河大川、飞禽走兽、人情世态的规律及特性,这样才能画出贴近生活的好作品。为观察生灵的生活习性,这几年,我跑遍马耳,踏平常山,夏不停脚,冬不穿棉,经过反复观察才得知他们的生命周期。这是我能画出各类生灵动态的根基。”
⑥
⑦
宋徽宗又问:“借柳二字怎么写?”
张择端回答:“借是借东西的借,柳是柳树的柳。在多种树木中,蝉最喜爱在柳树上生存繁衍。因为柳树枝条细嫩,易下仔,柳树的汁涩而甜,是蝉最好的食物。所以俺诸城人叫它借柳。”
皇帝问其一,他能答其二。可见,张择端是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如果他不留心观察,皇帝问他时,他也答不出其二来。这也为他的绘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们的生活如是,比如写作,只要留心生活,就会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同时也能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⑧
⑨
公公见我在看书,随手从书架抽了一本递给我说:“给,你看吧!”
②我一看书名《潍水流觞》,心想这书写的是公公的故乡潍坊啊!公公是个热爱故乡的人,他经常和我说起自己的故乡。虽然觉得自己不会对公公的故乡感兴趣,但还是礼貌性地接下书,翻了几页,没想到看着看着竟也入迷了。
③第一章写的是张择端的传说。大家都知晓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吧,作者张择端的故乡就是潍坊诸城。
④张择端自幼聪慧过人,它的画造诣极深。经其表兄弟赵明诚力荐,得宋徽宗皇帝赏识并钦命其进翰林画院,为大宋江山书画效力。
⑤赵明诚曾问他是怎样摸清动物生灵习性的。
张择端说:“唱戏不像,不如不唱,这是咱诸城的一句老谚语。干什么就要懂什么,研究透它。铁匠要掌握火候,木匠要熟记尺寸,我喜爱的是绘画,就必须牢记山河大川、飞禽走兽、人情世态的规律及特性,这样才能画出贴近生活的好作品。为观察生灵的生活习性,这几年,我跑遍马耳,踏平常山,夏不停脚,冬不穿棉,经过反复观察才得知他们的生命周期。这是我能画出各类生灵动态的根基。”
⑥
在527.8厘米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中,张择端以宋都开封的清明节盛况为题材,描绘了684个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人物,还有生灵百态,一山一水、房舍桥梁都惟妙惟肖。
干什么就要懂什么,研究透它。这就是专注的力量。专注于一件事,倾我们所能去做,你就能获得成功。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之一。⑦
张择端为自己热爱的绘画艺术付出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他仔细观察生灵百态,为画好借柳,毒太阳天站在树下瞅,树高看不准,他便发明用面筋粘马尾吊,他把吊到的知了养起来,观察动态,照着画,谁也不准烧吃。
宋徽宗曾问择端“借柳”指的是哪种生灵,张择端答曰:“借柳是诸城人的方言,学名叫蝉,又名知了。”宋徽宗又问:“借柳二字怎么写?”
张择端回答:“借是借东西的借,柳是柳树的柳。在多种树木中,蝉最喜爱在柳树上生存繁衍。因为柳树枝条细嫩,易下仔,柳树的汁涩而甜,是蝉最好的食物。所以俺诸城人叫它借柳。”
皇帝问其一,他能答其二。可见,张择端是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如果他不留心观察,皇帝问他时,他也答不出其二来。这也为他的绘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们的生活如是,比如写作,只要留心生活,就会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同时也能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⑧
除此之外,张择端还是个很会说话的人,他第一次面见皇帝时,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地说:“皇上,择端家祖辈为农,见少识浅,布衣不才,请皇上训导,洗耳恭听。”
放低姿态,会说话,会让人感到舒服,这是与人交往交谈时的基本之道。同时自信表达,不卑不亢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也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之二。⑨
向张择端学习一二,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最好的伯乐。
⑩现在我终于明白公公为什么每次画完画,落款前都会写上“择端故里人”,然后才写上自己的大名。原来他和张择端是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