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所思(第二天)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翻译: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弟,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有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有所思:有子是孔子的一个学生,据说比孔子小三十三岁。其名为有若,论语中成其未有子,是对他的尊称。有子在这段话中表达的了自己关于孝悌的看法,有子的思想实际上是儒家正统的思想,儒家认为,作为一个君子要修炼到“仁”的境界,那什么又叫“仁”呢?通观《论语》,孔子在不同的地方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如“仁者爱人”,“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及其弟子并没有给出一个逻辑较为严密的定义和解释。我认为,儒家所提倡的“仁”,简单的说就是“爱人之心”,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说,此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温情和善良,有了仁心,方有仁道。
做事要寻着仁道而行。那在有子看来,仁道的基础又是什么呢?那即是孝悌,在家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出来做事,尤其是做官,要忠于国君,不可犯上作乱。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有子的说法,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妥的地方。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有学习的眼光,同时有要有批判的眼光,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去学习。
在这段话中,有子的孝悌思想我们现代应该,继承,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能让一个家庭和谐相处。有时候遇到利益之争,兄弟之间,父子之间也可能反目,如果大家都谦让一步,不去斤斤计较,利用孝悌思想至少能维护表面的和谐。但是有子说,出来做官不要犯上作乱就不能全部接受了,作为臣子,作为下属,如果对领导的话言听计从,不论领导说的是对是错都一概照办而不敢提出意见。那不就是越来越培养领导的权威和自己的奴性吗?个别人的权威和大部分人的奴性正是阻碍真理和社会进步的障碍。纵观中国历史,明清时期,儒家知识分子都是跪在地上给皇帝说话,这正是明清及其以后,中国人落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