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仙子不是仙——林黛玉与刘老老的形象对比
180304
文/采芋东篱
有人家财万贯却还失声痛哭,
有人身无分文却也活得舒服,
有人入不敷出半杯酒就再无贪图。
——摘自赵珂《有人》
初读红楼梦,我羡慕林黛玉。
多美的女子:“两弯似蹙非蹙烟拢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偏偏又生在富贵之家,祖母疼爱,哥哥怜惜,姊妹亲近,丫鬟忠心耿耿,又是个识字读书的人,出口成章,确实是书里写的那样,好像画中的仙子,天上掉下来的妹妹。
我想,如果我是林黛玉,我一定很快乐。吃好的睡好的,时不时赋诗作对,过的个神仙日子,实在是快活。
可是读得多了,我发现林黛玉一点儿也不快乐。她囿于自己外来者的身份,觉得自己不受疼爱;觉得自己配不上心爱的人,或觉得心爱的人不够爱自己;又觉得姊妹们挑衅她,看不起她;满屋子的丫鬟,她没有一个说得上话的知己,以至于最后,甚至伤心欲绝,肝肠寸断而死。
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她什么都有了,曹雪芹非要说她不快乐?这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如果林黛玉不是曹雪芹笔下的神仙,谁才是真的神仙。
然后我看到了刘老老。
刘老老本是我最讨厌的角色。她很穷酸,她为了钱,才来找到王熙凤,寻求她的资助;她很不知礼,一身酒气躺在宝玉的床上,闹了好大一个笑话;她粗鄙又无知,她对的对子尽惹人笑话。
可是她似乎一直很快乐,很知足:说她穷吧,她说“咱们村庄人家儿,哪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呢”;说她丑呢,她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
这太奇怪了,过着神仙生活的黛玉说自己一无所有,反倒是一贫如洗的刘老老,过得仿佛个活神仙。这使我突然想起老师说的一句话,“考110的人很开心,因为他的目标是100,考140的人很伤心,因为他的目标是150。”
我突然明白了。
是什么让林黛玉不快乐?是她想要的永远是远方,是她永远有所求。因为有所求所以有所不得,因为有所不得,所以不快乐。是什么让刘老老快乐?因为她一无所求,因为一无所求,所以所有的都是意外之喜和上天馈赠,所以她快乐。
正所谓: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生而在世,世事总是变化的,命运总是波澜的。然而命运变化,真正的苦却是我们自己带给自己的,是我们将自己的欲望强加于自己的命运,将自己的渴求强加于世事,因此,当世事不遂人愿的时候,欲望和渴求才会折磨己身。害死林黛玉的不是贾母,不是王熙凤,不是薛宝钗,是她用自己的执念逼死了自己,是她被眼前的所欲所求蒙蔽了双眼,看不清自己拥有的已经有许多,忘记了自己本可以快乐。因此贾母才会说:“但只是这个丫头也忒傻气”。被所求逼迫地活着,本来就是一种可悲而愚蠢的活法。
反观刘老老,她进过大观园后,也不会自怨自艾,她只是感叹大观园的美丽,感叹他们的富贵,她看到的只是看到的,不会变成她的欲望驱策着她。她紧紧盯着自己拥有的,有多少就是应该有多少,她没有无法支付的欲望,她自由,她快乐。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地活吗?
我曾经学习物理是为了热忱,我爱她的简洁和美,可以花十个小时去钻研一道物理题,就算那道题不会在任何考试中出现,可现在,那一腔热忱变成了物理成绩的几个数字或者那个简简单单的排名,或者是一张奖状,一个降分,这些好像都在逐渐扼杀我对物理曾经的那一份热爱;我曾经喜欢写作是因为笔下可以承载我风花雪月的浪漫和仗剑江湖的潇洒,可现在的笔却慢慢变成了我拿分的武器;我曾经喜欢学习是因为知识给我的满足,可现在似乎只是不甘于人后。
其实我的眼中早就没有物理、写作和学习了,我的眼里只有比较、只有我的分数、只有我虚荣的欲望。
真正的快乐和聪明,应该是抹干净被分数和欲望遮蔽了的双眼,重拾自己拥有的,我想我会发现,原本我拥有的就足够令我快乐,而那种快乐是上天赐予你的,不会因为命运跌宕而改变,更不会因为几个分数就改变。所以,拥有这样的快乐的人,才能自始至终不忘初心,最后有个善终。
毕竟红楼梦结尾处,黛玉焚稿断痴情、香消玉殒;刘老老却在大观园外,一如既往地知足快乐。
愿你我都是刘老老,愿你我都不是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