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吾谁与归?
在选择这个片子的时候随便上网搜了一下,知道了故事的梗概,也看到说这个电影一上映就有负面评论,依然决定去观看。
偌大的电影院就只有二三十个人的样子,但是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场,甚至电影结束了,大家都没有要走的意思。
一部让人泪奔的电影
整场电影下来,我哭了多次。
一次是他们突袭一个伊拉克穆斯林房子的场景,那家的成年男子都被美国兵带走,有一个少年男子的特写镜头,还有老母亲的哭声背景。我哭,是因为战争的残酷。
一次是那场激战,战友受伤,被两个伊拉克士兵拖着走,比利·林恩去营救,还徒手杀死了一个敌兵,一滩的血,看得我好难受。
一次是他们表演的时候,有些战友被烟火吓到,队伍都不整齐了。相信比利·林恩和战友们都已经意识到,他们精神上的创伤真的已经很严重。当表演结束却还没有缓过来的时候,他们被舞台工作人员呵斥;往车库走的时候,又有一群人冲过来打他们。我哭,是替他们感到愤怒。
一次是电影的结尾,所有人都对比利·林恩说,“i love you”,泪奔。
不当兵,能做什么?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不管是评价电影本身,还是对于这个电影向我传递的信息。
从我的角度看,我认为整场电影都在演绎一个美国士兵的思想斗争,回战场还是不回?
吾谁与归?对于比利·林恩来说,金钱和荣誉已经不再重要,这是关乎一个归属感的问题。
一个球场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在人生中最荣耀却又最悲惨的一天,他从周围的人那里感受社会对自己角色的态度,他发现自己与这个世界已经格格不入,也许就只剩下当兵这一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有的人当兵出于无奈,有的人却因为当兵的福利好而向往;有人反对战争,有人热爱战争;有人把这些士兵当英雄,有人骂他们是傻逼;也许你会说那些无辜老百姓可怜,但是你可体验过在枪弹雨林中随时和死神相伴的处境?能与你感同身受的就只剩下一起扛过枪的人,所以,比利·林恩还是选择了与战友们一起。
比利·林恩在姐姐的影响下原本是有所动摇,从突袭一个穆斯林房子时他的表现看,他是厌恶战争的;看到战友在烟火下的反应,他的决心应该已经很坚定了。
里面有一个情节也让我很有感触,他们在讨论一个问题:不当兵,又能做什么?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里面那个老者,有过不一样的人生经历,真的还能再次融入社会吗?
故事的结尾,比利·林恩说,也许做个军人,是最适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