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嘎那哈
2020-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桃溪之父
上世纪六十年代,贵州大山里如我样的孩童,所能玩耍的游戏就只几种,一是跳房子,一是抓石子,玩书纸一叠成的三角算是奢侈了,跳皮筋直接是街上有钱人家孩子的事,我只有远远的看那些如花似玉的女孩嘴里唸唸有词身子在皮筋上翻飞。
嘎那哈是1969年父亲去沈阳接到贵州老家的李昆李铭带来的玩具。昆铭两姐妹是在沈阳安家的二叔的女儿,年龄排下来,李昆我叫姐李铭是我妹。随着她俩一口沈阳腔进入我童年生活的,就是那四颗被红墨水浸染过的叫嘎那哈的猪骨头。
其实嘎那哈的玩法与石子相近,只是多一只小布袋,每一次抛拣都让小布袋高高的抛出,在落下来的瞬间把嘎那哈从一到四分别拾起。
记得那年杀猪,昆铭姐妹俩就热衷看谁家炖猪脚了,因为只有猪前腿才有那S型的骨头。就这样,猪前腿的那块骨头也成了我的兴致,在少年伙伴家收了不少来讨悦说普通话的姐妹俩。
五十一年的光阴一晃而过,这些事此时想起鲜如昨日,可是大家都年逾花甲,韶光不再。在此了了数语,追往记趣,表叙南北两方亲骨亲肉情连恩深,尤其是对二叔二婶的想念,牵挂与祝福。二老康好,华仔即满天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