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扣精解

数组-冒泡排序

2021-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coenen
采用冒泡方式对数组进行排序

冒泡百科: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较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要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顺序(如从大到小,首字母从Z到A)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元素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元素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气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一样,故名“冒泡排序”。

摘一个示例做个说明.
示例 1:
输入: [0,5,9,3,12,7]
输出: [0,3,5,7,9,12]
算法原理: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组需要比较
  5. 算法演示 冒泡排序示例.gif
算法分析:
  1. 时间复杂度
    文件的初始状态是正序:一次扫描即可完成排序.所需的关键字比较次数C和记录移动次数M均达到最小值:Cmin = n - 1, Mmin = 0.所以冒泡排序最好的时间复杂度为O(n).
    文件的初始状态是反序:需要n-1趟排序.每趟排序需要进行 n - i 次关键字的比较.且每次比较都必须移动记录三次来达到交换记录为之.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和移动均达到最大值: Cmax = n(n - 1) / 2 = O(n2), Mmax = 3n(n - 1) / 2 = O(n2) .此时泡沫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2).
    综上,冒泡排序总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
  2. 算法稳定性
    冒泡排序就是把最小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最大的元素往后调.比较的是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所以两个元素相等,是不会进行交换的;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面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这时候也不会交换,所以相同元素的顺序没有改变.
    综上,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

代码实现-Swift版本:

func bubbleSort(nums: inout [Int]){
    for i in 0 ..< nums.count {
        for j in 0 ..< nums.count - 1 - i {
            if nums[j] > nums[j + 1] {
                // 系统交换方法
                nums.swapAt(j, j + 1)
            }
        }
    }
}
算法优化:

优化代码:

func bubbleSortOptimize(nums: inout [Int]){
    var flag: Bool
    for i in 0 ..< nums.count {
        flag = false
        for j in 0 ..< nums.count - 1 - i {
            if nums[j] > nums[j + 1] {
                nums.swapAt(j, j + 1)
                flag = true
            }
        }
        if !flag {
            break
        }
    }
}

测试用例:

var nums = [3,44,38,5,47,15,36,26,27,2,46,4,19,50,48]

参考:

考察要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