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500字随笔散文每天写1000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2018-09-10  本文已影响29人  益博社会工作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8年9月9日,晴,周日

按:每一个人的南阳,南阳的每一个人,一样,也不一样。吕风林老师是老南阳痴,因为对老南阳的那份心意,变成了孜孜以求的挖掘整理、民间倡导、宣传弘扬,成了民间研究和保护老南阳社会力量中一颗耀眼的星。星星点灯,可以照亮每一个愿意打捞记忆的人,鼓舞更多的人,爱南阳,爱家乡。至少在一年前南阳地名文化大宣讲活动启动的时候就几次想去拜访,因为事事务务,一拖再拖。

有缘何处不相逢。因为社会工作的机缘,因为地名文化的坚持,一起努力,就会看到在一个频道上奔走呼号的人,默默奉献的人,执念求实的人。这样你就会有力量感和意义感,一回生二回熟,这样就生发出南阳社会工作介入的新的视角。这个项目承载了老人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社会文化的结合,融合协调统一,就能找到我们梦想的彼岸。

恭敬不如从命。和吕超神交已久,周日偶得闲暇,冒昧与吕凤林老师联络,相约望岳小区三号楼见面。从七一路雪松的嫩芽到梧桐的树荫,沐浴中州东路的阳光,仰望解放广场的碑面,穿越医圣祠街,去解放路那个新建的小区。静谧与闲适,会让这个小区看起来诗意烂漫,一个老人坐在门口发呆,一问吕老师在哪里住,忙指路。坐在一楼,一杯淡茶,寒暄,看他最近对老南阳的素描。这个其实多岁的老人,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讲述。

今天,老南阳讲老南阳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1

我叫吕风林,是1946年人,回族,一直住在南阳小东关,永庆门对面,原来叫小东关北夹后。我们兄弟两个,当时家里穷。爷爷是衙门里干跑腿差事,往各县送信。父亲是修鞋匠,担个挑子在南关吊桥上长鞋。

有个小叔叫吕鸿章,因为是回民,后来学经,就杳无音讯了。有个兄弟,小学毕业,去了青海。1956年统战部号召少数民族青年到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搞建设。人现在已经不在了。但孩子们都成家立业,有的在邮电上上班,还不错,就在那里扎根了。

我8岁才上学,小学在南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就在府衙边上。从南关到学校要穿过察院街。察院街两边建筑古老朴实。进南门到察院两边房子也老。

一街有两个火星阁,大火星阁,小火星阁。小火星阁在察院街与和平街交叉口处,大火星阁在察院街与民权街交叉口处。当时听老年人讲,一街两阁上面的火神倒座。火神为什么倒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增加。后来才知道原因:唐朝朱元璋的政权在南方,元朝的政权在北方。北方五行属水,南方属火,朱元璋想用水来克火,使自己政权永固,立于不败之地,说把获胜塑成面朝北应着北面。

2

南阳城小,但五脏俱全。七十二条街道,四个城门,其他城市的城门都是通衢。南阳的南门北门,东门西门都不是对称的,都拐了个弯,有个档次。从工农路到新华路再到解放路通到南门。解放路是南阳中轴线。北面从龙亭门外,就是朱元璋后代家庙,东门大街到五道庙,往北拐弯三十多米长。

为什么都不通?顾嘉衡修南阳城,据说南阳这两年都没出什么大人物,让顺街风给吹跑了,现在四门通道都拐个弯,就消除这种现象。后来又在卧龙岗上修了龙角塔,不让南阳好风水跑了。

我初中在南阳一初中上的,就是现在三中。那时候有个第一代汉画馆在南阳民众教育馆内,就是在王府饭店后边,卧龙区老广播电台院内,1935年有南阳专员兼南阳县长罗震筹建。里面镶墙面上118块,脑子想南阳为什么汉画像石那么多,这个问号一直在脑子里打转,后来才知道是东汉坟墓出入的遗物。

3

1967年在南阳化肥厂参加工作,那是初中毕业以后,通过招工去的。当时化肥厂有三百多人,厂址在卧龙大桥原来那个凤凰雕塑的西边,白河边造纸厂对面。当时多是停课闹革命,我们是边生产边革命,生产化肥每天一百吨,最高的时候一百二十吨 那时候三班倒。厂里主要生产碳酸氢铵,也叫臭肥,支援了农业生产。那时候的口号是多生产,支援亚非拉。

原来厂子叫南阳群力化肥厂,后来改名叫南阳化肥厂,是南阳轻化工业重要工厂。因为产化肥多,质量好,十三个县市千方百计到南阳来买我们厂的化肥。

南阳化肥厂的的工人成分是由原来的基础上,在本地招工加上安排郑州知青五六十人。把青春和年华献给了南阳化肥事业。当时分为三大车间,就是造气车间烧煤制气,变换车间一氧化碳变二氧化碳,碳化车间用氨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产碳酸氢铵。那时岗位比较多。那时一个顺口溜:南阳有座卧龙岗,卧龙岗下有工厂。工厂机器轰鸣响,最响就数化肥厂。化肥厂里人上千,吃饭全靠合成氨,那时工厂人数还真是多啊。

当年筹建的时候还是一片黄土庄稼地,后来市里筹建领导小组成立,那时候老百姓送钱送鸡蛋,成筐送,让建设,很感动人。筹建的时候,我们到洛阳偃师市学习培训半年,回来一次试产成功。1996年开始改变成南阳二药厂。

那时候郑州来的知青和南阳工友们一起工作,把南阳作为第二故乡,也没有下农村,直接在工厂当工人,每月二三十块的工资。那是一群老三届毕业生,对南化都有很深的感情,郑州的工友每年都要聚一次。

4

退休之后,咱还带发光发热。咱是土生土长的南阳佬,是喝着白河水吃着白河边的红薯长大的,仰仗着家乡泥土的芬芳,河水的浸润。小着的时候就听老祖母给我讲王莽撵刘秀和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故事,都让我心生震撼和向往,对南阳浑厚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生在南阳,长在南阳,一来二去对南阳的历史古迹、名人典故、古树名木都有很深的感情,也产生了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和“嗜古情愫”,是我成为一个地方史料的爱好者,嗜古痴迷者。因而也是我将发现的127块汉画像石让汉画馆收藏,发现的古碑等文物上交博物馆,让这些“古”有个好的归宿,使后人研究与凭吊。

期间有文物贩子找到我说,你给我找一块汉画像石三千元,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也成十万元户了,把这些属于南阳大地的东西,让公家保管展示,心安理得,也是件好事。

5

在拾古的道路上当然会遇到好多高兴的事和许多苦恼。有一年民主街盖楼挖地基,挖住一个带文字的汉画像石很珍贵。第二天我跟汉画馆交待,过来的的时候,小工已把它砸的粉碎,说如果不砸,就搬不上去。

前几年在校场路一个住户门前摆着侍女端灯汉画,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第二天去,眼被挖个窟窿。为什么凿烂呢?主人说,站在东边它往东瞧,站在西边往西瞧,说明这个雕刻是多么惟妙惟肖。没文化,真可怕。

这些年我和吕超走遍了南阳的巷巷道道和偏远乡野,探究问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次去卧龙岗有个老虎沟,发现了两个石佛像,后来博物馆收藏。在小东关一个住家户翻修房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大明新野靖王墓圹,后来翻地方史料记载是朱元璋二十三代孙的墓志铭,唐在南阳历经九代233年,所以南阳唐王的故事很多。

6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有股钻劲有股韧劲。这些年写着几百片豆腐块,一点一点的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时间长就不得了,关键还在坚持,我写的《老南阳古事》就是如此,二月河写了书名,秦俊、周同宾、殷德杰老师也给予了指导支持。李萍也多次过来,记者徐付胜还把他当做工具书,也送你一本吧。

我今年七十多了,一个儿子一个闺女,老伴身体又好,还是民进会员。儿子在南阳日报南阳网副总编,女儿在郑州,孙子外孙不亦乐乎。

你看我画着老南阳,从小就爱写写画画,也细顾,爱收藏,这一大本字毛泽东像章,还有我父亲在修鞋社的纪念章都保存着。那时候照相涂彩,现在看起来很珍贵了。今天我又拿起笔,把老南阳画出来,画成画册。有些已经消失了,有的正在新生,你看奎章阁的修复,就选了我原来画的一幅画。这些画面有些你见过,有些是根据历史资料,有些是根据描述,但有所记述总是好的。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尽力把自己喜爱的事干好,也是件极有意义的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生不过百年,把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的事做一做,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后记】爱之越深,情之越切。当我顶着太阳又回到故乡老城的时候,又从召杜巷、粮行街、新生街穿越过去,再一次看能不能遇到一个老南阳。我在想吕老师的这份勤奋执着和对老南阳的探索,给新南阳不一样的古韵和内涵,显得丰厚而有力量,有趣更有意义。久久为功,把一筐子古放在你的面前让你挑三拣四,那也每一个新南阳人是穿越老南阳最生动的素材之一。

文化润泽万物而不语。融合创新才是这个社会更有生机之道,热爱南阳,热爱家乡,就像我接触到的郭文学老师、杜全山老师、乔治邦老师等等等等,都给我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老南阳的问题。讨论一下,去浮降噪,沉淀下来,一切南阳的生动机灵之处,就会沁入心田,润物细无声。就是这样在大的山,也要立于土地。与老南阳相连的大概就是这个城市和曾经这个城市给这个人的故事和正在上演、即将登台的剧。

这是关于一个人,一群人和一个城市的讲述,这里面的人、事和物,总有一个能触碰到我们。东西南北,大小多少,古今新旧,味道不一样,源于角度和年份,更源于我们站在的南阳,想让它更加美丽更加幸福更有活力。南阳是古老的,更是年青的,当我看到映入眼帘的新气象,当我沉浸在吕风林老师手绘的老南阳 ,只让我感到骄傲。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为南阳地名文化大讲堂的一部分,老南阳人或者老国企譬如南纺、天冠、汽车厂甚至是木器厂等老工人口述一些历史,当然红色文化也是一个考虑对象。通过探访、沙龙等一系列方式,鼓励老人形成自助收集、记录老南阳的热情。让老南阳人眼里的老南阳故事,通过媒体平台或者网络渠道,感受老南阳有血有肉的风情故事,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发生在老南阳优质精神,链接历史与现实未来的时空通道,形成强大的气场,凝聚南阳的精气神。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通过社工引导老南阳讲老南阳,可以提升老人们的人生满意度和自我幸福感,一个人的城市记忆,汇聚成点线面结合的丰沛的而不是单薄的历史画面和现实碰撞。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吕风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