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版资治通鉴【647】世上只有不败兵法,没有必胜兵法。2019

2019-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华杉2009

烈祖明皇帝上之上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

1、

吴国解烦督(刘备从白帝东征吴国,孙权见兵力短缺,派胡综在诸县征兵,得六千人,组建了一支新的部队,番号"解烦",大概是解除烦恼的意)胡综、番阳太守周鲂进击胡绮,将他生擒。

当初,彭绮自称举义兵,为隗讨吴,朝廷会议,都认为应该借此伐吴,必有所克。皇帝问中书令、太原人孙资意见。孙资说:“番阳地方势力前后数次有起义的,但是,人数不多,谋略浅陋,都很快就败散了。之前文皇帝(曹丕)曾经密论东吴形势,说起我们在洞浦杀敌万人,缴获船舰千艘,但是数日之间,他们的人和船又冒出来了;我们围困江陵数月,孙权只剩数百上千士兵守东门,但是他并没有土崩瓦解。这说明他们的法令制度已上正规,上下能够维系。以此推想彭绮,恐怕他也成不了孙权的腹心大患。”到这时候,彭绮果然败亡。

2、

二月,立文昭皇后(明帝生母甄夫人)陵寝于邺城。王郎前往视察园陵,见百姓多贫困,而皇帝却营修宫室,上疏进谏说:“当初大禹想要拯救天下之大患,所以先卑其宫室,俭其衣食;勾践想要开疆拓土,也节俭自己和家属,以供国用;汉朝的文帝、景帝,想要恢弘祖业,所以一百金的高台也舍不得花钱建,衣服只穿黑色丝绸;霍去病只是一个中等才干的将领,也知道匈奴未灭,就不治第宅。如果志存高远,就要放弃眼前的享受;如果有事于外,就要节俭于内。如今建始殿之前,足以用于朝会;崇华殿之后,足以容纳后宫姬妾;华林园、天渊池,足以展开游宴。我建议可以先修筑高台观阙,建起城垣,其他工程等丰年再开工,现在专心勤耕务农,讲武练兵,等人民富庶,兵力强大,敌人自然臣服。”

3、

三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诸军北驻汉中,派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留在丞相府主事。临出发前,上疏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u),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这正是危急存亡之际。但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都是追思先帝的恩遇,希望报恩于陛下啊!陛下正应当开张圣听,以光大先帝之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而不宜妄自菲薄,引用跟事实不符的比喻,来阻塞忠良的谏劝。

“宫廷和丞相府,俱为一体,赏罚、奖惩、升迁、罢黜,应该是一个标准,如果有作奸犯科,或者忠诚向善的,都应该交给有司,论定对他的刑罚或赏赐,以昭明陛下公平洞明之理,而不应该有所偏私,让宫内和外府标准不一。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i)、董允等,都是善良忠实之人,考虑问题,忠贞纯一,所以先帝选拔他们出来,留给陛下任用。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陛下都可以咨询他们的意见,然后施行,不定能弥补缺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品行端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也称赞他的才能,所以大家一致推举向宠为都督。我认为,军中之事,都咨询他的意见,一定能使将士团结和睦,优劣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先汉之所以兴隆;亲小人,远贤臣,则是后汉之所以倾覆。先帝在世时,每每与臣论及此事,无不叹息痛恨桓帝、灵帝。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都是端正忠良、能死节之臣,愿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室之隆,可以计日而待。

“我本是布衣百姓,躬耕于南阳,只是苟全性命于乱世,并没有想要结交诸侯,闻名天下。先帝不认为我出身卑贱,委屈自己,三顾茅庐,向我咨询天下大势。我由此感激,于是许诺先帝,为他驱驰。后来遭逢兵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至今已经二十一年。先帝知道我行事谨慎,所以临终之前,又把大事托付给我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就担心先帝托付的事没有办好,伤害了先帝识人之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如今南方已经平定,甲兵也已充足,正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竭我所能,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回归旧都,这是我之所报效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将讨贼兴复的责任交给我,如果不能成功,就治我的罪以告先帝之灵;如果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疏忽失职,就问责他们,显明他们的罪过。陛下自己也应该为自己考虑,咨访善道,察納善言,多想想先帝的遗诏,能够如此,则我已受恩,不胜感激!如今我将远离,面对奏章,涕泣流泪,不知所言!”

诸葛亮于是率大军出发,进驻沔水北岸阳平关石马城。

诸葛亮延聘广汉太守姚伷(zhou)为掾,姚伷推荐了一批文武官员。诸葛亮称赞他说:“最大的忠诚,就是能为国家举荐人才。通常举荐人才的人,都受自己的擅长和偏好所局限,而姚掾举荐的人,刚柔文武都有,可以说是博雅了。希望各位掾官,都能以姚掾为榜样,以符合我的期望。”

皇帝曹叡听说诸葛亮在汉中,想要大发兵攻击,咨询散骑常侍孙资意见,孙资说:“当年武皇帝(曹操)征南郑,取张鲁,阳平之役,陷入危境,后来侥幸成功,后来还亲自前往救出夏侯渊部队。武皇帝数次说:‘南郑简直是天狱!而中间的斜谷道简直就是五百里石穴!’这是说地形之险,对能救出夏侯渊喜出望外。又,武皇帝圣于用兵,但是,对蜀贼棲于山崖,吴虏窜于江湖,他都能容忍,避开他们,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这正是所谓见到胜机才出战,没有机会就知难而退的道理。今天我们如果进军南郑讨伐诸葛亮,道路险阻,计算一下所需兵力,及粮食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制吴军水贼的十五六万人,也要调往南郑前线,除此之外,恐怕还需要征调新兵和物资,天下骚动,费力广大,这是陛下要深思的。战争这件事,进攻方需要投入的力量,至少是防守方的三倍,我们不如就以现有的部队,分别命大将据守险要地形,足以让敌人打不进来,疆场清净无事,将士们高卧帐中,百姓平安无事。数年之间,中国越来越强盛,吴、蜀二虏自己就垮台了。”

曹叡于是停止。

华杉曰:

孙资一番话,其远见卓识,绝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但却默默无闻于世,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说:“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他是大智慧,真智慧,和他比起来,诸葛亮反而是小智慧、假智慧了。诸葛亮北伐,胜算为零,但是他一定要打,只是让百姓无端受苦,士兵白白送命。

《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善战者先让自己修炼成不可被战胜,然后等待敌人可以被战胜的时机。不可被战胜,这全在于自己;可以战胜,那得看敌人的情况。不管你是多么善于作战的人,你最多只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做不到一定可以打败敌人。所以,胜利可以预知,但是不可强求。

这世上只有不败兵法,没有必胜兵法。

这些道理,孙资算得一清二楚,诸葛亮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要魏国不犯错误,他是完全束手无策,最后的局面,就是按孙资的计划来发展的。

《孙子兵法》说:“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善战者都是只打容易的仗,看见难打的仗,他就避开不打,所以他没有什么智勇的名声。他的仗也没有什么精彩可观之处,没什么特别。因为他所战胜的,都是自己已经败掉的敌人。善战者,只管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就是等待,等敌人自己败。但是,当敌人露出败像的时候,他不会错过机会。所以,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是胜中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是战中求胜。

诸葛亮就是典型的战中求胜,在兵法上就属于“败兵”。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把自己国家搞好,军队训练好,什么时候解决统一大业呢?等不费力气就可以解决的时候再解决。

以上内容,都出自《孙子兵法》第四篇——《军形》篇。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都是在重复《军形》篇告诫绝对不要做的事,为什么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还是人性的弱点——一厢情愿的侥幸心理——人们相信一些事情,只是因为他自己希望那是真的而已。

华杉版资治通鉴【647】世上只有不败兵法,没有必胜兵法。2019-11-1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